紙業巨頭山鷹國際面臨多重困境,員工持股平臺減持引關注
近日,紙業巨頭山鷹國際發布公告,其員工持股平臺享激勵基金合伙人第一期持股計劃已減持公司股票。此舉在公司股價低迷的背景下引發了廣泛討論,投資者紛紛猜測內部員工減持的背后原因。
山鷹國際近年來經營狀況不佳,2024年前三季度扣非后凈利潤虧損超過4億元。公司債臺高筑,短期償債壓力巨大,信評機構也因此下調了其評級。此前,山鷹國際的股價一度面臨跌破面值的風險,員工持股平臺的減持行為無疑進一步加劇了市場的擔憂。
追溯歷史,山鷹國際起源于1957年的馬鞍山造紙廠,2001年在上交所主板上市。作為國內造紙業的領軍企業,山鷹國際曾經歷了快速增長的階段。2006年,公司營收僅為16.9億元,而到了2018年,營收已突破243億元,歸母凈利潤達到歷史新高的32.04億元。
然而,自那以后,盡管營收仍在增長,但歸母凈利潤卻開始下滑。2022年,山鷹國際歸母凈利潤虧損超過22.56億元。2023年及2024年前三季度,雖然歸母凈利潤轉正,但扣非后凈利潤依然虧損,分別為2.98億元和4.40億元。山鷹國際的虧損主要源于多方面因素,包括原材料價格上升、下游需求萎靡以及商譽減值等。
山鷹國際的主營產品為箱板紙,其上游原材料為木漿和廢紙。2022年,木漿價格飆升,給造紙業帶來了巨大的成本壓力。同時,箱板紙的下游需求主要來自家具、家電和食品飲料等行業,而近兩年這些行業的消費需求萎靡,導致箱板紙價格持續下跌。在雙重擠壓下,山鷹國際的箱板紙盈利能力大幅下滑,毛利率大幅下降。
山鷹國際還因大規模擴張導致財務費用和管理成本大幅上升,進一步侵蝕了公司利潤。為了緩解資金壓力,山鷹國際不得不頻繁對外融資,導致負債率維持在高位。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有息負債超過274億元,其中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高達58.13億元,而貨幣資金余額僅為29.97億元,無法覆蓋短期債務。
由于債務過高且主營業務低迷,山鷹國際的信用評級被聯合資信下調。聯合資信認為,持續地對外擴張是公司債臺高筑的重要原因。自2013年開始,山鷹國際便走上了大規模舉債擴張之路,頻繁進行對外收購和增資擴股,導致投資性現金流連年大額流出。
在這輪經營困境中,山鷹國際的實控人吳明武、徐麗凡夫婦損失慘重。他們通過泰盛實業有限公司持有山鷹國際大量股權,在此次股價長達九年的下跌中,身家累計蒸發超過90億元。更令他們擔憂的是,股價下跌帶來的質押風險。截至目前,吳明武及其控制的泰盛實業已質押大量股份,質押價格較高,若股價繼續下跌,可能面臨質押預警線的風險。
對于山鷹國際而言,未來的挑戰依然嚴峻。在下游需求萎靡的影響下,公司經營連年虧損,且債臺高筑,短期償債壓力巨大。實控人吳明武需要帶領公司走出困境,打一場翻身仗。然而,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這無疑是一項艱巨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