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在當前的PC市場中,Intel與AMD兩大巨頭穩穩占據了絕大部分份額,合計近乎壟斷了90%的市場。然而,在這兩大國際品牌的陰影之下,國產CPU正悄然崛起,不斷蠶食著它們的市場份額,特別是在一些特定的To B市場中。
信息安全需求的提升,為國產CPU的崛起提供了契機。在這些特定領域,國產CPU因其在信息安全方面的優勢,逐漸取代了Intel和AMD的產品。在眾多國產CPU品牌中,有六家尤為引人注目,它們分別是鯤鵬、飛騰、龍芯、海光、申威以及兆芯。
這六大品牌各有千秋,形成了三條截然不同的技術路線。鯤鵬與飛騰選擇了ARM指令集,兆芯與海光則堅守X86指令集,而申威與龍芯則走上了自研指令集的道路。這種多元化的技術路線,體現了國產CPU在探索與嘗試中的不懈努力。
經過多年的發展,國產CPU中已有三大品牌嶄露頭角,成為行業內的佼佼者。第一款便是申威,它最早采用aplha架構,后自研SW64,并在超級計算機領域大放異彩。中國的太湖之光超級計算機便采用了申威CPU,成功奪得全球第一,彰顯了申威的實力。
第二款則是龍芯,它早期采用MIPS指令集,但并未止步于此,而是不斷拓展與創新,自研了LoongISA與LoongArch,徹底擺脫了MIPS的束縛。龍芯的進步速度驚人,其最新產品3B6600已經達到了7nm酷睿水準,性能媲美13代酷睿,成為國產CPU中的佼佼者。
第三款勝出的是海光,它擁有X86指令集的永久性授權,無需擔心授權問題。海光主攻服務器芯片市場,產品系列豐富,性能卓越。2024年前三季度,海光的營收已突破61億元,成為國產CPU中的一大巨頭。
當然,其他國產CPU品牌同樣不容小覷。雖然它們在目前的市場競爭中稍遜一籌,但仍在不斷努力與創新,有望在未來實現更大的突破。從申威、龍芯、海光這三大勝出品牌來看,自研技術似乎更具優勢,為國產CPU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與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