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聯網行業的風云變幻中,產品經理這一角色經歷了從輝煌到重新探索的歷程。面對職業發展中的迷茫與挑戰,眾多產品經理開始積極尋求新的職業道路和副業機會,為自身職業生涯注入新的活力。
近期,在與一位即將步入30歲、擁有6年產品經驗的同行交流時,她提出了關于產品經理轉崗與副業選擇的疑問。她表示,近年來行業形勢不佳,升職加薪機會有限,因此萌生了尋找新出路的想法。
回顧歷史,產品經理這一角色起源于上世紀20年代的寶潔公司,由尼爾·麥克爾羅伊首創。他通過提出品牌管理制度,成功扭轉了佳美香皂的市場表現,這一創新后來演變為產品經理的崗位設置。在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浪潮中,產品經理迎來了黃金時期,一度被視為“CEO學前班”。然而,隨著行業進入下半場,產品經理的處境也發生了變化。
那么,在黃金期已過的情況下,產品經理的出路究竟何在?首先,我們需要明確產品經理的核心價值。產品經理負責產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通過用戶研究、市場細分和產品定位等策略,實現用戶價值與商業價值的最大化。這一崗位的本質在于洞察用戶和市場機會,探尋解決方案,并協調資源將其落地為產品或服務。
產品經理的崗位特性使其成為一個“萬金油”式的存在。他們不僅需要了解市場、銷售、產品和研發等方面的知識,還需要具備一定的財務和運營能力。這種多元化的能力結構使得產品經理在轉崗或尋找副業時具有較大的靈活性。
在重新定位自己的職業道路時,產品經理可以借鑒古典老師提出的公式:定位 = 行業 × 企業 × 職位。通過改變其中一個或兩個因素,產品經理可以在保持一定穩定性的同時,實現職業生涯的轉型。例如,可以從一個行業轉向另一個行業,或者在同一行業內更換企業,甚至可以嘗試不同的職位。
對于尋求突破的產品經理來說,有六條可行的出路。一是專業線,通過深耕行業成為領域內的專家;二是管理線,在組織中尋求管理職位的晉升;三是轉型線,帶著積累的經驗和資源進入新行業或新崗位;四是自由職業者,以自己的興趣和熱愛為基礎,探索自由職業的道路;五是平衡線,以家庭為重,度過經濟壓力期后再就業;六是創業線,創辦自己的公司,解決社會問題或滿足市場需求。
在做出選擇時,最重要的是明確自己的熱情所在,找到專屬于自己的能量時刻。無論是選擇成為專家、自由職業者還是創業者,都應該圍繞自己的能量時刻展開,同時不斷補齊自己的能力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