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聯網生態中,小紅書APP自2013年問世以來,已成為種草賽道的佼佼者,但其模式卻屢遭模仿。網易最新推出的“小蜜蜂”應用,再次將這一領域的競爭推向高潮,引發公眾對大廠布局種草社區的廣泛討論。阿里、微信等巨頭亦不甘示弱,紛紛推出類似應用或功能,意圖在這個流量富礦中分得一杯羹。
盡管種草社區的概念在2019年后才逐漸流行,但類似的內容社區早已存在。例如,網易早在2011年推出的LOFTER,便以興趣社交為核心,聚集了大量年輕用戶。然而,盡管LOFTER用戶群體高度集中,且擁有濃厚的Z世代氛圍,其知名度和商業化程度卻遠不及小紅書。這一對比凸顯出種草應用雖門檻不高,但商業化之路卻充滿挑戰。
小紅書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雙列瀑布流的內容展現形式,以及對圖文和視頻的兼容。然而,高效的內容展現并未直接轉化為銷售,內容運營與種草轉化之間的脫節,成為困擾絕大多數種草應用的核心問題。平臺在原生內容與商業內容之間尋求平衡,但往往難以兩全。一方面,過度的商業化會損害用戶體驗和社區氛圍;另一方面,嚴格的內容審核又可能打擊用戶的創作熱情。
值得注意的是,從種草到拔草的最直接路徑是電商。大眾點評和短視頻帶貨的成功案例,展示了內容與消費場景打通的無限可能。小紅書也曾嘗試通過直播和電商基建來完善種草轉化路徑,但效果仍有待觀察。對于網易小蜜蜂等新晉選手而言,如何在競爭激烈的種草賽道中脫穎而出,同樣是一個嚴峻的挑戰。
網易小蜜蜂在功能上模仿了小紅書的雙列瀑布流和圖文、短視頻支持,但在運營細節上卻有所不同。它強調身份認證和內容打賞功能,試圖通過直接變現內容來吸引用戶。同時,小蜜蜂還支持用戶自由添加評分話題和打造內容榜單,這些功能讓人聯想到微博和虎撲等應用。然而,從目前的運營情況來看,小蜜蜂仍需時間打磨和積累用戶。
種草賽道雖然充滿機遇,但也面臨著諸多挑戰。如何在內容運營與商業化之間找到平衡,如何實現從種草到拔草的轉化,以及如何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都是種草社區需要解決的問題。對于小紅書而言,保持領先地位并非易事;而對于網易小蜜蜂等新晉選手而言,則需要在模仿與創新之間找到自己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