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迅猛發展,AIGC(人工智能生成內容)正逐步滲透到網頁、PC桌面端、手機App及端側硬件等多個領域。微信聊天框內容搜索、相冊圖片檢索、聊天機器人問答等AI搜索功能已變得日益普及,但獨立的AI搜索引擎卻仍顯稀缺,其商業模式和搜索技術仍處于探索階段。
據行業觀察,AI搜索引擎與傳統AI聊天機器人或AI應用中的搜索功能有著本質區別。前者側重于“查詢”和“找到”信息,如最新的報名資訊、最佳問題解決方案等;而后者則更偏向“創作”和“生成”內容,如論文寫作、圖片編輯、語言翻譯等。
近期,AI搜索引擎市場迎來了新一輪的激烈競爭。AI大模型巨頭OpenAI不再滿足于僅作為微軟必應AI搜索的技術支持,而是親自下場研發了AI搜索引擎SearchGPT。另一家黑馬企業Perplexity也被曝啟動了新一輪融資,估值飆升至90億美元,較年初增長了17倍。
過去一年中,多款AI搜索引擎進行了功能升級,如采用CoT思維鏈的AI深度推理模式,支持多輪連續提問檢索等。為了吸引新用戶,原生AI搜索引擎開發商通過無廣告、簡潔的操作界面和專業的搜索模式來優化用戶體驗。而由傳統搜索引擎轉型而來的AI搜索引擎,則更注重提升AI大模型的性能和豐富搜索結果維度,以鞏固現有用戶基礎。
目前,市場上主流的AI搜索引擎包括海外的Perplexity、New Bing、SearchGPT和谷歌的Search Generative Experience(SGE),以及國內的夸克AI搜索、360 AI搜索、天工AI搜索、秘塔AI搜索、知乎直答和抖音搜索。這些搜索引擎中,既有從傳統搜索引擎升級而來,也有直接基于AI大模型構建的新產品。
以Perplexity為例,這款由同名美國AI公司研發的搜索引擎,自2022年12月上線以來,已推出網頁版、iOS版和macOS客戶端,并覆蓋了多個行業領先的大模型,用戶可自由選擇使用。而微軟則通過集成OpenAI GPT大模型,推出了新一代AI搜索引擎New Bing,并直接將其搜索入口嵌入Windows 11的搜索框內。
谷歌的SGE則利用自研的Gemini系列多模態大模型,提供全面的搜索結果,并新增了AI Overviews功能。國內方面,天工AI搜索作為國內最早一批AI搜索引擎之一,已在官網、手機應用商城和微信小程序上線。而360 AI搜索則升級為納米搜索,整合了16款大模型的能力,并支持多種搜索模式。
秘塔AI搜索則主打無廣告的專業搜索體驗,更側重于學術、法律等領域,并提供了自定義搜索范圍和數據庫的功能。知乎直答則結合了知乎社區的大量問答內容,提供智能檢索和摘要生成服務。抖音搜索則基于字節跳動的云雀大模型,專注于短視頻及圖文內容的搜索。
隨著AI技術的不斷進步,AI搜索引擎正逐步改變人們的搜索習慣,提供更加智能、便捷的搜索體驗。然而,如何在保持用戶體驗的同時,實現商業化盈利,仍是AI搜索引擎面臨的一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