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智能硬件浪潮的逐漸平息,生成式AI概念正成為搜索引擎領域的新寵。近日,國內搜索引擎市場迎來了一場AI革命,360公司緊隨其后,推出了名為“納米搜索”的App,緊跟搜狗輸入法基于混元大模型推出的AI搜索功能步伐。
這一趨勢并非孤立現象。早在今年10月底,谷歌就宣布將把其人工智能聊天機器人Gemini整合到谷歌地圖應用中,幾乎同時,OpenAI也宣布ChatGPT增加了AI搜索功能。知乎則在“知乎直答”產品中上線了“專業搜索”功能。這些舉動表明,AI搜索已成為互聯網企業的新戰場。
在全球范圍內,微軟、谷歌、百度、字節跳動等眾多企業已競相推出AI搜索產品,意圖搶占市場先機。市場調研公司Gartner預測,到2026年,傳統搜索引擎的數量將下降25%,AI聊天機器人和其他虛擬代理將搶占搜索營銷的市場份額。這一預測無疑為AI搜索的未來發展增添了更多想象空間。
在國內,AI搜索市場的競爭尤為激烈。除了360外,科大訊飛、阿里巴巴、騰訊等互聯網巨頭也都在積極布局AI搜索市場,推出了各具特色的AI搜索產品。例如,昆侖萬維推出了國內首款融入大語言模型的搜索引擎“天工AI搜索”,百度則將旗下的簡單搜索升級為AI互動式搜索引擎。
然而,盡管AI搜索市場熱鬧非凡,但業內人士仍持審慎態度。知乎創始人兼CEO周源坦言,當前AI搜索仍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無論是用戶的使用頻次還是覆蓋的應用場景都尚未形成清晰定義的最終形態。這也意味著,AI搜索的商業化之路仍需時日。
AI搜索的崛起對傳統搜索引擎市場產生了深遠影響。谷歌作為全球搜索市場的龍頭,其市場份額近年來已有所下滑。在中國市場,百度作為搜索引擎領域的先行者,其搜索業務的市場份額也正逐漸受到侵蝕。面對AI搜索的沖擊,傳統搜索引擎企業紛紛尋求轉型之路。
百度正在推進大模型對搜索的重構,并宣布了人事調動,以進一步實現AI技術與前端產品的優勢結合。百度管理層在財報會上表示,他們目前仍處于探索人工智能搜索商業變現機會的早期階段,將優先考慮提升用戶體驗而非急于進行商業變現。
AI搜索市場的競爭日益激烈,但商業化之路仍需時日。然而,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用戶需求的日益多元化,AI搜索無疑將成為未來搜索引擎市場的重要趨勢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