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華僑城集團再度掀起文旅資產拋售風波,這一舉動引發了業界的廣泛關注。自10月以來,華僑城已掛牌多個文旅項目進行出售,這些項目的財務狀況均顯示出不同程度的虧損。
華僑城集團曾以其“文旅+地產”的發展模式在業界獨樹一幟,該模式通過低價獲取土地,利用文旅項目帶動土地及地產項目增值,曾創造了高達60.35%的毛利率。然而,在疫情沖擊及地產行業下行的大背景下,這一模式逐漸顯露出疲態。自2022年至今,華僑城歸母凈利潤已累計虧損近200億元。
華僑城作為中國文旅地產的領軍企業,曾打造了多個知名旅游地標,如錦繡中華、深圳歡樂谷等。然而,如今其旗下文旅資產卻頻繁被拋售。今年10月下旬,華僑城集團連續掛牌多家子公司,拋售底價總額超過25億元。自2023年以來,華僑城還陸續轉讓了上海寶格麗酒店、西安華僑城實業等重要資產。
華僑城拋售文旅資產背后,是其連年虧損的困境。2022年至2024年前三季度,華僑城累計虧損金額已近200億元。與此同時,其營業收入也大幅下降。相比2021年的850億總市值,2024年11月27日收盤時,華僑城A的總市值已縮水近三分之二。
華僑城等文旅地產商拋售資產的原因,與其發展模式密切相關。在地產行業高速發展期,華僑城通過“文旅+地產”模式迅速成長。然而,隨著地產經濟下行,文旅項目回報周期長、短期難以盈利的問題日益凸顯。華僑城文旅項目客戶受眾市場單一、重復消費率低等問題也限制了其發展。
面對困境,華僑城等文旅地產商開始尋求變革。一方面,它們由重資產向輕資產轉型,依靠品牌IP和管理運營能力提升項目影響力。另一方面,隨著國內旅游產業進入精細化運作時代,文旅房企開始注重資源整合與綜合操盤能力,由強資源向強運營轉型。華僑城也進行了組織架構調整,按照專業化運營的原則將業務分為多家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