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下的數字生活中,人們愈發覺得傳統搜索引擎失去了往日的必要性。從餐飲點評到出行導航,從新聞資訊到在線購物,各類APP正逐漸取代搜索引擎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百度,這位昔日互聯網搜索領域的領頭羊,正面臨著用戶流失的困境。年輕群體更傾向于在微博追蹤明星動態,在抖音和快手消磨時光,在小紅書尋找生活攻略。APP內容的孤島化趨勢日益明顯,搜索引擎難以再像以前那樣輕松抓取和整合全網信息。
與此同時,AI技術的飛速發展,為搜索引擎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OpenAI、谷歌、百度等科技巨頭紛紛推出AI驅動的搜索功能,試圖通過自然對話的方式,直接為用戶提供答案,跳過傳統的搜索過程。
然而,AI搜索的發展并非一帆風順。盡管AI搜索引擎能夠理解和索引多種類型的內容,但其準確性和可靠性仍然難以保證,容易出現事實錯誤。AI濫用還加劇了互聯網信息的混亂,產生了大量無效和虛假信息。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克魯格曼就曾批評當前的人工智能讓工作變得困難。江西南昌一家MCN利用AI日產數千篇文章,其中真假混雜,甚至引發了社會謠言。溫州公安也抓捕了一位利用AI批量改寫文章發布到信息平臺獲利的網絡作者。
隨著AI生成的錯誤和無意義信息不斷累積,互聯網的信息質量正在下降。清華大學新聞學院的報告指出,AI謠言的數量正在激增。谷歌研究人員也發現,生成式AI造成的虛假信息正在互聯網上泛濫。
AI的訓練和學習依賴于大量的網絡信息,但虛假和無意義的信息只會讓AI陷入混亂。不僅如此,AI還面臨著優質底層信息的短缺。研究公司Epoch AI預測,到2028年,現有的文字資料可能會被消耗殆盡。
為了克服這一挑戰,OpenAI、Anthropic、百度等公司正在積極開發更優質的合成數據。然而,多位專家對此持悲觀態度,認為AI公司應停止追求更大、更復雜的模型,以避免耗盡可用的訓練數據。
在AI技術驅動下的搜索引擎變革中,誰能夠突破AI的限制,誰就將掌握搜索市場的未來。然而,這一目標的實現似乎還遙遙無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