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場由企業家鐘睒睒引發的互聯網風波持續發酵,其矛頭直指字節跳動創始人張一鳴。出人意料的是,在這場輿論戰中,抖音平臺竟成為張一鳴遭受最多批評的陣地。
據觀察,多家主流媒體在抖音發布的關于此事件的內容,其轉發、評論及點贊數量遠超微博、快手和視頻號等平臺。部分媒體甚至以“垃圾平臺”為封面標題,引發廣泛關注。
這一現象不僅令人深思,抖音平臺在幫助鐘睒睒反擊張一鳴的過程中,反而成為了主要輿論場,張一鳴在抖音同樣遭受大量指責。盡管平臺規則嚴格,但相關數據并未受到明顯遏制。
值得注意的是,抖音并非僅在鐘睒睒事件中表現出這種“回旋鏢”效應。此前,網紅主播辛巴怒懟張一鳴的直播切片,也在抖音站內廣泛傳播,點贊量破萬的視頻不在少數。
盡管張一鳴有權選擇是否回應,但在他創造的平臺上,他依然無法逃避公眾的審判。而鐘睒睒在短視頻評論區獲得了大量支持,這恰恰來自他曾經指責的算法推薦。算法的本質是推動話題參與,而非針對個人。
鐘睒睒在媒體會上還炮轟了直播帶貨和低價競爭等問題,但張一鳴卻成為了輿論焦點。這證明了任何人都無法避免被評價的命運。多家媒體的競爭和多元化觀點供給,確保了輿論的公共性和中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