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民孫老伯遭遇了網購平臺的“先用后付”功能帶來的困擾。80歲的他,平時很少使用智能手機,卻在“雙11”期間無意間被該功能下單購物,導致家中不斷收到未購買的商品包裹。
孫老伯表示,他只是在淘寶瀏覽商品,并未下單,但幾天后收到了一個包裹,里面是瀏覽過的衣服。他聯系商家后得知,賬戶已開通“先用后付”,系統默認下單。孫老伯向淘寶投訴,雖最終退貨成功,但要求關閉該功能后,仍收到新包裹,平臺未能給出明確解釋。
“先用后付”功能在多家電商平臺均有推出,消費者可0元下單體驗商品,滿意后再付款。然而,不少消費者反映,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開通該功能,且取消困難。記者實測發現,在淘寶和京東平臺,該功能容易誤觸,且取消路徑隱蔽。
上海市消保委指出,“先用后付”存在三大問題:默認開通導致不良消費體驗、未充分提示逾期后果、取消困難。消保委呼吁平臺應讓消費者自主選擇是否開通,并詳細告知權利和義務,設置便捷的取消方式。
對于如何取消“先用后付”功能,電商平臺提供了客服和自行操作兩種方式,但自行操作過程相對復雜,尤其是京東平臺,需經過多步才能關閉。
此次事件再次引發公眾對電商平臺新功能的關注和討論,希望平臺能更加關注用戶體驗,確保功能合理且易于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