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雙11購物節,電商平臺的一項服務——“先用后付”引發了廣泛爭議。不少消費者反映,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開通了這項服務,導致意外下單,甚至出現了逾期支付的情況。這一服務原本旨在提升用戶體驗,降低購物決策門檻,如今卻成了不少消費者的困擾。
近年來,電商平臺之間的競爭愈發激烈,新興平臺的崛起不斷沖擊著傳統電商。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網上零售額達到15.42萬億元,但增速已明顯放緩。在流量紅利枯竭的背景下,電商平臺開始更加注重存量用戶的“促成交”,紛紛升級會員服務,提升用戶體驗。
“先用后付”便是電商平臺為了提升銷售轉化率而推出的一項服務。在雙11期間,淘寶天貓等平臺為商家免費提供該服務,并給予資源曝光。然而,這一服務的開通卻十分“無感”,許多消費者并不清楚自己何時開通了該功能,導致意外下單。更有消費者因為忘記支付“先用后付”的訂單而逾期,影響了個人信用。
除了“無感開通”外,“先用后付”的關閉也十分困難。不少消費者反映,在多個主流電商平臺上,都沒有找到關閉該功能的明確提示。即使找到了關閉路徑,也因為存在未完成的訂單而無法關閉。這一問題引發了江蘇省消保委的注意,消保委提出,“先用后付”要能“一鍵開通”,也要能“一鍵關閉”。
電商平臺在提升用戶體驗的同時,也需要注意用戶的知情權和選擇權。此次“先用后付”引發的爭議,給電商平臺敲響了警鐘。在流量見頂、增長放緩的背景下,電商平臺需要更加精細化地管理用戶體驗,才能真正贏得用戶的信任和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雙11期間,電商平臺之間的互聯互通也給消費者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淘寶全量接入微信支付,京東和淘寶宣布合作,支付寶和京東支付也實現了互通。這些舉措不僅提升了用戶的購物體驗,也促進了電商平臺之間的良性競爭。
然而,對于“先用后付”這一服務,電商平臺還需要進一步完善和優化。在推廣該服務的同時,也要充分尊重用戶的知情權和選擇權,避免給用戶帶來不必要的困擾和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