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在AI戰略上的新動向近日引發了廣泛關注。在百度世界2024大會上,李彥宏明確表示,百度將致力于打造“數百萬個超級有用”的應用,而非單一“超級應用”。這一表態,與之前百度內部戰略會議的決策遙相呼應,顯示出百度正由大眾市場轉向細分場景。
數據顯示,百度文心大模型的日均調用量已達15億次,較去年底增長30倍,15萬家企業入駐其智能體平臺,80萬開發者加入生態建設。然而,這些成就背后,百度在消費級AI市場的表現卻不盡如人意。去年,百度以“文心一言”對標ChatGPT進入市場,但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百度逐漸失去定位,最終“文心一言”更名為“文小言”,試圖挽回市場,但仍未取得顯著成效。
李彥宏的這一戰略調整,看似是對AI發展的獨到見解,實則可能是百度在消費級市場受挫后的無奈之舉。當前,AI領域的競爭已呈現白熱化,OpenAI、Anthropic、微軟等巨頭都在積極打造“超級應用”,通過大規模觸達消費者,積累用戶數據,優化模型能力,構建生態壁壘。而百度卻選擇將重心放在企業服務和AI Agent開發上,這種分散化的策略,可能導致百度在未來的競爭中迷失方向。
百度對“超級應用”的回避,不僅削弱了其在AI領域的長期競爭力,還導致用戶反饋閉環的缺失和生態建設的困境。文心大模型的調用量雖然增長迅速,但單純依靠API調用,難以帶來有效的大模型能力優化和迭代升級。同時,百度在消費級市場的失位,也影響了其在企業服務領域的優勢。畢竟,在AI時代,消費級應用和企業服務之間的邊界正變得模糊,兩者都依賴于同樣的大模型基礎能力。
李彥宏的“非主流”策略,可能讓百度錯失歷史機遇。在AI這個技術變革的時代,百度憑借長期的技術積累和先發優勢,取得了顯著進展,但如果不能及時將技術優勢轉化為市場影響力,最終也可能被市場拋棄。今年4月的Create大會上,李彥宏就曾表達過對開源模型可能落后的擔憂,這背后同樣反映出他對百度在B端市場可能遭遇冷遇的焦慮。
李彥宏的表態,或許暗含著“做不好超級應用”的無奈。百度作為中國人工智能的領軍企業,更需要一款真正面向消費者且受歡迎的旗艦產品來鞏固其地位。然而,當前百度在消費級市場的表現,卻讓人對其未來充滿擔憂。百度需要重新審視其戰略選擇,避免在AI時代的競爭中逐漸失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