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訓行業的風云變幻,在過去的四年里尤為顯著。曾經的巨頭們,如高途與好未來,在2020年前享受著瘋狂的增長,高途營收從4億飆升至71億,好未來年收入更是逼近300億人民幣大關。然而,這一切在“雙減”政策后急轉直下,教培行業仿佛一夜之間被戴上了無形的鐐銬。
面對困境,教培機構紛紛尋求新的出路。新東方憑借直播帶貨的意外成功,讓董宇輝等教師成為網紅,但這股熱潮并未能持續引領行業轉型。學而思、高途等也嘗試入局,但效果并不理想。高途佳品雖然短暫借勢東方甄選獲得流量,最終還是選擇了停播。
與此同時,一些教培機構嘗試跨界轉型,如猿輔導涉足羽絨服、咖啡和月子中心等領域,但這些嘗試因行業壁壘過高,并未能取得顯著成果。相比之下,字節跳動的教育硬件之路,雖然一度引發行業震動,但最終也因“硬件+服務”模式難以維系而黯然收場。
然而,在這場轉型的浪潮中,教育硬件逐漸成為了一個新的增長點。特別是學習機市場,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家長對教育資源的渴望,學習機逐漸成為了家庭教育的標配。學而思、科大訊飛、作業幫等機構紛紛推出自己的學習機產品,市場競爭日益激烈。
學習機市場的火爆,不僅體現在銷量和價格的上漲上,更體現在家長對教育資源的焦慮和追求上。學習機不再是簡單的電子設備,而是成為了家庭教育的“輔導老師”,通過AI技術實現個性化教學,讓家長和孩子都看到了提高學習成績的可能性。
教培機構在學習機市場的成功,不僅緩解了自身的轉型壓力,也滿足了家長對教育資源的渴望。然而,教育并非簡單的條件拼湊,學習機的火熱也無法復制當初課外補習的盛況。但不可否認的是,學習機已經成為家庭教育的重要一環,成為學生人手一臺的標配或許只是時間問題。
AI技術的加持也讓學習機市場煥發了新的生機。通過AI技術,學習機能夠實現更加個性化的教學,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這不僅提高了學習效率,也減輕了家長的輔導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