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雙十一”電商大促的熱潮中,一種名為“先用后付”的新型支付方式引發了廣泛爭議。近日,不少消費者紛紛吐槽,在不知情或誤操作的情況下,被電商平臺自動開通了此項功能,導致購物體驗大打折扣。
據報道,有消費者發現家中老人一夜之間通過“先用后付”購買了54件商品,而本人并未進行任何購買操作。還有消費者反映,在瀏覽商品或添加至購物車時,系統竟自動下單,導致產生不必要的訂單和費用。
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對此進行了模擬體驗,發現多家電商平臺均推出了類似服務。然而,在體驗過程中,上海市消保委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如平臺默認開通、消費者知情權不足、取消難等。
針對這些問題,上海市消保委呼吁電商平臺應保障消費者知情權和選擇權,明確告知消費者“先用后付”的優勢及風險,并提供簡單便捷的取消方式。
那么,消費者如何關閉這一功能呢?以淘寶、拼多多和京東為例,消費者可以通過相應的設置路徑關閉“先用后付”功能。
在電商大促期間,消費者應謹慎對待各種新型支付方式,避免不必要的經濟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