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雙11購物節,似乎比以往來得更早一些。早在10月初,各大電商平臺和商家就已摩拳擦掌,準備迎接這場年度最大的促銷盛宴。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淘寶、京東等傳統巨頭與抖音、快手、拼多多等新興勢力各顯神通,紛紛祭出自己的殺手锏。
淘寶與京東這對老對手,今年卻意外地打破了高墻,實現了互聯互通。不少用戶發現,在京東商城購物時,除了可以使用京東支付、微信支付和云閃付外,還能選擇支付寶付款,這一變化引發了廣泛關注。
業內人士指出,這一舉措對消費者而言無疑是個利好,支付寶的金融屬性和隱私保護能力,使得高凈值人群更傾向于使用它,這部分消費者也正是京東希望爭取的。同時,從更高層面來看,物流和支付的互聯互通,或許意味著互聯網電商時代將結束割據,走向共同繁榮。
數據顯示,今年9月,淘寶APP的新安裝用戶規模同比增長了55%,新增用戶達到1867萬,總月活規模刷新了歷史最高值。QuestMobile認為,這與阿里巴巴和京東的互聯互通有著密切關系。京東一直以來與騰訊關系密切,借助微信的龐大用戶基礎,發展出了獨特的電商生態。
摩根大通關于阿里巴巴的報告中指出,隨著阿里和京東合作的進一步加深,淘寶的新用戶規模或將大幅增加。分析師Rocco認為,淘寶天貓體系與京東體系貫通后,月活用戶的增加將為電商平臺提高長期貨幣化能力打下基礎。
在物流和支付的優先級排序上,多數商家更能感受到物流賦能的重要性。支付寶和微信支付雖然接入方便,但物流卻代表著從線上到線下龐大而復雜的供應鏈體系。京東物流憑借其長期積累下的供應鏈體系建設,在服務態度、體驗以及價格上都具有明顯優勢。數據顯示,京東物流倉儲的總面積超過3200萬平方米,遠超順豐。
疫情過后,互聯網生態在流量側、經營側、價值維度和增長邏輯等方面都出現了變化。電商平臺紛紛放棄公布活躍用戶數,轉而尋求提高用戶消費金額。大促、直播等新渠道對商家拉高營業流水的幫助有限,品牌需要學會細水長流。在這樣的背景下,今年的雙11顯得尤為平靜,它不再是爆發交易的基點,而是成為了提高商家長期經營效率的窗口。
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杜陽表示,拆墻體現的是對用戶的重視,是互聯網平臺互聯互通新階段的重要起點。博通咨詢金融業資深分析師王蓬博認為,在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的大勢之下,開放與包容將回到眾人視野,互聯網平臺之間的開放與合作將成為行業發展的新常態。
淘寶與京東的牽手,不僅為雙方帶來了更多訂單和用戶,也推動了整個電商行業的健康發展。然而,這并不意味著沒有挑戰。中國的互聯網生態內部盤根錯節,簡單的一次互通只是開始,后續如何堅持和完善,還有待觀察。但無論如何,對商家和消費者來說,互聯互通是期盼已久的結果,只有走向共同體,才能具備更強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