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私域營銷的世界里,內容是連接品牌與客戶、建立信任和推動轉化的關鍵。然而,許多企業在私域內容管理上面臨著如何高效復用內容的挑戰。本文深入探討了私域內容復用的策略和實踐,揭示了如何通過系統化的方法論,將內容營銷自動化,實現內容的最大化利用。
先看個實際的吧:
假如你的私域,上個月加了一大波人,加過來除了一開始的歡迎語、PPT介紹,就沒有其他內容了。
慢慢地,客戶們沉默了……
你不知道他加你是為了啥,而他也記不起來找你。
一個月前某個晚上,有一場專題直播,于是群發了一條消息;
雙十一前活動預熱,群發了兩次優惠消息:
然后,19%的人把你刪了,50%的人把你設為免打擾……
零售電商做群發,如果品牌可以,產品不錯,價格美麗,群發優惠或者引到直播間興許還有一定轉化。而做軟件系統和陪跑訓練營的,就不知道結果如何了。
在很多商家還處在上面的水平,搞不清楚私域內容這些玩意兒究竟有啥好復用的時候,有的人已經玩到next level。
像這種能把內容搞明白的客戶太罕見了,說百里挑一不為過。
標簽群發的局限和劣勢,在《5000字說清楚標簽,客戶分層,客戶旅程的關系和應用》里解釋得很清楚,也給了解決方案。倒不是說它沒用,它僅有的場景就是臨時通知,而這些臨時的內容時效性很強,也注定不會被人惦記著去復用,沒準就是直播當天用AI隨便寫的一段,你應該掃一眼就能看出來。
而被復用的內容,主要是用來做線索長期培育和孵化的,要有持續挖掘,常看常新的價值。
這兩者就像是臨陣磨刀和運籌帷幄,背后的能力是兵和將的區別。
01 關于復用
“復用”,是個在不同行業領域被高頻貫徹的概念,意味著統一和高效。
不管你是什么角色,word和PPT應該都用過吧?
寫重復類型的文檔,會有文檔模板; 做PPT,避免每次重復排版,會有主題母版; 程序員為了同一個功能在不同地方方便調用,會封裝成函數,方法,類,模塊,庫,API… 而產品經理、設計師,前端開發者,都會有意識去弄組件庫,或者用現成的…他們的核心都是:“造一次輪子,然后重復使用”。
web設計師和前端開發者Brad Frost在2013年提出了原子設計(Atomic Design)方法論:
從左到右依次是:
原子(Atoms) 分子(Molecules) 組織(Organisms) 模板(Templates) 頁面(Pages)從最小不可分割的組件(比如輸入框、標簽),到簡單的組件(如帶圖標的輸入框),再到復雜的組件(比如卡片,列表,導航欄),然后多個簡單+復雜組件構成頁面框架,填充內容后,就是最終呈現的頁面(比如電商APP首頁,產品詳情頁)。
這種組件思維,由簡單到復雜層層遞進,便于復用和維護,保持設計的一致性。當組件母體發生變動,所有應用這個組件的更高層級,都會及時跟隨變動,與組件母體保持一致。
優秀的概念可遷移性是很強的,前端設計的方法論,也可以用到內容管理中:
那些能引起客戶反饋和咨詢的單條優質內容,就是等待被復用的最小單元,“原子型內容”——; 同類型的多條原子型內容,組成“分子型內容序列”——; 多條原子內容和分子序列組合使用,變成針對指定場景或用戶分層的“組織型內容”——這幾層之間不是死板的層層遞進,它們既可以獨立使用,也可以相互嵌套。到這里你可能還覺得比較抽象,下面說點更實操的。
02 單條內容的復用
內容的極致復用主要有2個層次的體現:
最基礎的就是對單條內容,要能批量復制和修改。
為什么要批量復制?
其實很容易理解。
你只發一次,客戶可能壓根沒注意到你,不一定及時看到。。比如你被設為免打擾,或者就是滿屏99+被刷掉,消息就是被錯過了。
另外,就算看到了,對方要是不著急選擇,看了也就過了,忘了。而好的內容,有價值的內容,過一段時間再復習一次,也沒什么問題吧?
至于復制多少,持續到未來多少天,沒有標準答案,但至少得與你們業務的成交周期齊平,比如三個月,半年,甚至更久……
比如上圖,初始只有18條精華內容,但每隔50、60、70、80、90、100天會循環一輪這些內容。
越后面出現的間隔時間越久,是因為前幾輪該說已經說了,對方如果還沒刪你,說明ta了解后可能認可你的產品服務,但又不著急。這時候就沒必要再高頻跟進了,反而容易打擾,就隔段時間出現就行。
中間也留了不少時間缺口,對方需要消化理解的時間,把握好頻率。另外后面還不斷會有新的內容補充進來,得留出位置。
為什么要批量修改?
我一次把消息A復制了10條,之后A里面如果有什么要變動,難道要去改10次嗎?
有了批量復制,就一定會有批量修改的問題,比如像這個客戶的問題:
這時候,組件思維就很有用了:“先創造一個組件母體,母體復制出多個子實體應用在不同的地方,后續只需要維護這個組件的母體,就能確保所有實體跟著變化。”
把需要周期性復制的內容當作一個內容組件的母體,之后引用和復制這個組件,后面只需要修改它的母體內容,所有引用的地方都會同步修改。
單條內容就是最小的內容組件,內容序列是更高一級的內容組件。
03 內容序列的復用
當把一些同類型的多條內容放在一起,就是內容的分類或者模塊化,他們是有不同的使用場景的。
我之前用“樂高式”內容管理來做過比喻。樂高有特別多的基礎塊,肯定不是散亂的,而是分了很多系列和類別,適用于各個年齡階段,各個主題的搭建場景。
內容管理其實也一樣。你有很多基礎的優質內容,分類組合后,可以針對不同的產品線,不同銷售階段,不同人群復用。而不需要每一條都從頭寫。
比如抽出這樣幾個內容序列:
1)介紹產品核心優勢;
2)行業最新動態/洞察趨勢;
3)認知糾偏,幫客戶避坑小貼士;
4)合作案例/客戶評價/優秀使用案例;
5)講產品更新;
6)產品使用細節tips;
而你需要做這幾個人群階段的跟進:
售前旅程:(A)拿需求——(B)意向培育 演示后旅程:(C)演示完決策中——(D)達成合作針對A階段群體:組合1、2、3、4
針對B階段群體:組合2、3、4
針對C階段群體:組合1、3、4、5
針對D階段群體:組合5、6
組合完再將它們復制、循環。
后面只需要往6個內容類別中添加或者修改內容,所有引用復制的副本,都會隨之修正。
現在你可能更容易理解這張圖在干嘛了。
當你寫出一條好內容,可以在更長的周期內復用,就已經超過市面上80%的私域;
當你維護一類好內容,可以在不同場景下的更長周期內復用,恭喜你,已經超過市面上95%的私域。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