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入第十六個年頭的雙十一,在2024年開啟了“史上最長”模式,較往年整體提前10天拉開大幕,目前進程已經過半。在當前國內消費需求仍顯弱勢的背景下,各大電商平臺紛紛聯合品牌商推出百億補貼、滿減、優惠券等優惠,刺激大眾購買欲。不少消費者也選擇在各平臺間比價、計算優惠、查購物攻略中度過這個雙十一。
今年雙十一的消費有哪些新特點?哪些商品品類最受歡迎?如何買到物美價廉的商品?南都近日面向全網發起雙十一調研,力求在海量用戶的購物比價單中窺見消費新趨勢。最終調研結果顯示:
1.有74.21%受訪者完成第一單。這次雙十一,“該省省該花花”“可以買貴的,不能買貴了”成為主流消費觀。
2.比價成為45%的消費者的必選動作,對大部分消費者而言,低價已經不是刺激購買的單一要素,但同樣的東西自己不能買貴了。本次調研中,我們共回收3029多份問卷調查,上傳了有效比價單(各平臺同品牌同規格商品價格對比圖)1226張,其中,882張比價單顯示同款商品京東更便宜,占比超過七成。這1226張比價單覆蓋品類包括服飾、美妝、個護、吃喝日用、滋補保健、家電手機等帶電產品。
3.受訪者表示在踩過很多坑后百煉成“精”,47%的受訪者會提前搜攻略,抄作業,其中PLUS會員超級補貼疊加滿減和品類劵、國補疊加平臺優惠、88VIP大額消費券疊加滿減成為實用攻略TOP3。
4.有45%受訪者選擇多平臺比價,快消、家電、服飾類產品比價需求高。結合受訪者曬出的比價單和調研統計,31%的受訪者認為京東是今年雙十一同款商品最便宜的平臺,位列幾大主流電商平臺之首。
該省省該花花,看重性價比、品質、不吃虧
今年雙十一來得比往年更早,周期更長,主要電商平臺早早進入大促預熱,被稱為“史上最長雙十一”。隨著大促逐漸日常化,商家更需要挖空心思撬動消費者購物欲、實現種草,提前鎖定目標客戶。同時,消費者購物心態也愈發理性,看重高質價比、剛需實用、物美價廉,不再盲目跟風消費。
在本次調研中,65%的受訪者位于北上廣深、省會或新一線城市,26~45歲占比近77%,他們是消費市場的主力。其中,51%受訪者月收入在1萬元以內,月收入在10000元-30000元的占比40%。數據顯示,18.53%的受訪者今年雙十一沒有固定預算,打算根據需求和情況買買買。有明確消費預算的消費者中,1001-3000元內的占比最多(25.6%),預算在3001-5000元的緊隨其后(24.93%),合計來看,50.5%的消費者為雙十一準備的消費預算在1001~5000元。
由于近幾年雙十一的不少促銷活動日漸趨于常態化,加上消費環境的變化,不同消費者面對雙十一擁有不同的心態:有些消費者把雙十一視為一次普通的購物促銷節,只關注當下既有的購物需求,不會輕易被促銷活動種草。有些消費者依然將雙十一視為一年一度難得的消費時機,一次性集中釋放積攢已久的購物需求,邊種草邊加購物車。還有些消費者“反其道而行之”,認為大家集中購物的時間段,商品可能還沒有平時便宜,“到處都有坑”,寧可選擇非必要不消費。差異化的購物心態,令消費行為呈現多樣性。
在調研中,更多受訪者(45%)是精打細算的“勤儉持家型”——對非剛需產品主打一個優雅省錢、體面節儉,在剛需產品上該花花。44.69%的受訪者是“絕不吃虧型”——“可以買貴的,不能買貴了”,關鍵要“一分價錢一分貨”。35.38%的受訪者追求品質,25.89%關注高性價比的平替商品,23.41%的受訪者要求產品、價格、服務三者缺一不可。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消費者正回歸消費的本質,根據實際需求和不同品類商品,做出適合自己的購物選擇,祛魅純便宜,關注性價比、品質、不吃虧是普遍消費心態。
作為“勤儉持家型”消費者,魏嵐在今年雙十一還沒有下單。她告訴南都記者,自己購物看重實用性,最近并沒有什么剛需要買的東西,平時該買的基本都買了,也沒有多余時間精力蹲點直播間只為領取更大額優惠券,“反正價格都差不了多少,如果需要買,會選擇平時常用的品牌產品,并在大平臺購物,產品質量更有保障,服務也省心。”
47%會提前搜雙11攻略,40%組成購物搭子拼單
為了不踩坑,南都記者留意到,雙十一大幕拉開后,各種以滿減、湊單、薅羊毛、比價等為關鍵字的攻略就已滿天飛,點贊和收藏量飆升。調研發現:高達47%的受訪者會去社交媒體上搜雙11攻略,發現還有“超級課代表”曬省錢公式表格;38%的受訪者會卡點定時蹲點搶紅包領券,或是手動分組、自動計算,整明白怎么買最便宜。
從年齡來看,交互數據顯示,越年輕的受訪者選擇“拼體力”購物的比例越高,其中有28%處于25歲以下的受訪者選擇“定時蹲點搶紅包領券。”中年消費者則更多屬于“躺平”狀態,其中36-45歲、46-55歲的受訪者中,均有50%以上的人表示“太復雜的攻略做不明白,直接把目標產品在各平臺放進購物車,直接對比結算價”。
有意思的是,今年雙十一有些“新選手”“新現象”引發共鳴。例如,有高達60%的受訪者感覺自己化身為“購物精”——即在踩過很多坑后猶如歷經“九九八十一買”后煉成了“精”,火眼金睛、精打細算,力求每一分錢發揮到最大的價值。40%的受訪者和親友組成購物搭子——由于部分優惠券門檻太高,很多人開始尋找拼單,達到金額后使用。28.82%的受訪者在各路優惠計算和蹲點中已經鍛煉成“雙十一課代表”,成了極限湊單的“高手”。12%的受訪者覺得,這屆雙十一是對數學老師教學效果的集中考核,很多人可能會不及格。
雙十一不該是只屬于年輕人的購物狂歡。為了幫助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便捷購物,有電商平臺還推出了老年人專屬客服系統——長輩客服,能夠7×24小時為60歲以上老人解決各類問題,包括為獨居老人代購、教老人在線問診等等,解決問題的同時還陪嘮嗑等。這一功能也受到歡迎,調研顯示,21.44%的受訪者為這一功能的推出點贊。從調研結果來看,處于25歲以下或56歲以上的受訪者,選擇長輩客服功能的比例較高,分別占22%和11.38%。這意味著,有部分年輕人幫助老年人解決網購等問題。
經歷了多年的雙十一,拒絕復雜的優惠套路,回歸簡潔明了的購物體驗,是如今消費者最普遍的心聲。根據已下單受訪者曬出的購物攻略,53.63%的受訪者認為,諸如有平臺推出PLUS會員超級補貼+平臺補貼券+品類券等,很劃算,而且不用兌換不用領,自動發到賬戶里,最為優秀實用。47.67%的受訪者認為,在購買大家電時,國家補貼+平臺優惠+限品類優惠券疊加,優惠buff簡直拉滿。42.64%的受訪者認為,有平臺推出的88VIP專享大額消費券+平臺跨店滿減+品類券等,優惠券數量多,玩法豐富,也能夠最大程度省錢。
74%受訪者已完成首波消費,近四成表示京東更便宜
今年雙十一長達一個月,由于存在預售和正式開售等活動而分為多個階段。為了提前通過價格優惠令消費者提前種草,早在9月,就已經有平臺推出預熱活動,聯合企業提前進入大促期。調研顯示,10月14日-10月23日,雙十一已經過去了三分之一,高達74.21%的消費者已經完成了第一單,還在準備第二波第三波購物。也有近20%的消費者尚未下單,東西正在購物車內,正觀望最佳出手時機。
經歷了多年雙十一的消費者,為了買得實惠劃算,有人在商家鋪天蓋地的營銷陣勢下沖動購物,也有人選擇理性下單,并愿意為此付出更多耐心。對于雙十一什么時期購物最便宜的問題,32.62%的受訪者認為,第一周應該最便宜;27.62%的受訪者認為第2~3周應該最便宜;22.19%的受訪者認為最后一波應該最便宜,雙十一當日下單最優惠。此外17.57%的受訪者認為,商品品類不同,促銷力度也不同,各品類促銷日是最便宜的。
雙十一大家都買什么呢?調研發現:食品飲料/米面雜糧類、美妝個護類、鞋服配飾類、數碼電腦類、日用家清類產品排名前列,選擇的比例均達到了30%及以上,且互相之間差距小。這說明,無論是日常生活中的剛需食品、用品,還是數碼家電等高貨值的產品,都是消費者重點關注、熱衷囤貨的熱門品類。對于很多人來說,雙十一更像是一年一度給生活由內到外妝點煥新的契機。
從性別維度進一步交互分析發現,女性消費者熱衷購買日用品(56.76%)、食品(49.59%)、飲品(47.47%)、個護用品(47.71%)、美妝護膚產品(45.24%)、服飾鞋帽(41.72%)等等。值得留意的是,女性購買美妝護膚產品、日用品、服飾鞋帽類的比例明顯高于男性。而男性受訪者選擇購買數碼產品(53.26%)、家用電器(35.25%)、戶外運動用品(26.37%)較多。
雙十一第一波買完后,哪家電商平臺更便宜?根據調研結果,綜合來看,認為京東最便宜的占比37.32%,排名第一;其次是淘寶,占比33.82%;拼多多位列第三,占比19.08%。這從某種程度上也反映出,京東提出低價策略以來,圍繞“又便宜又好”逐漸建立了一定程度的市場認知和受訪者心智,成為電商大促季受消費者歡迎的購物平臺之一。
受訪者曬出的美妝、個護家清、食品等購物比價截圖顯示,京東在多個商品品類在價格上更優惠。
受訪者小鵬日常習慣在淘寶和京東兩個平臺購物,哪個便宜選哪個。他對南都記者坦言,會特意等雙十一這樣的大促節點集中囤貨,包括紙巾、清潔用品、寵物糧等,如果有換手機換電腦的打算,也會在這期間多留意優惠力度,“反正遲早都是要買的,這個時間點買最便宜劃算。”他發現,今年雙十一,好幾樣自己想買的東西在京東都有優惠券,累計減免下來,京東下單的實際價格更低。
45%受訪者多平臺比價,快消家電服飾類比價受眾多
調研顯示,今年雙十一,消費者依然最希望買到物美價廉的商品,價格是他們首要關注的話題:45.38%的受訪者希望“對比平時,對比各平臺,想要找到同款最低的那個,不想買貴了。”與此同時,23.05%的受訪者還強調兼顧綜合購物體驗,并非單一價格上的絕對最低,要的是產品質量、服務體驗和價格的綜合性價比。
近年來,直播帶貨風波不斷,產品質量問題頻發,也許是踩過低價的坑,也許是不差錢,也許是為了省心……今年雙十一,不少受訪者視服務和品質較價格更重要。調研發現,相比價格,16.27%的受訪者更關注產品本身,講求產品豐富、品質有保障。15.29%的受訪者更關注服務,在他們看來,價格好是省錢,服務好是省心,如果不能既要又要,那優選省心。
雙十一正在進行,比價方興未艾。有第三方數據服務商監測統計顯示,對比普通工作日,今年雙十一開啟后,比價類APP日均活躍度趨勢顯著提高,周均活躍度較普通一周提高了11.5%。對比好價格再下單,成為當代年輕人雙十一購物的風尚。
那么消費者重點在哪些品類的商品上進行了比價?根據調研結果,吃喝日用品類、3C家電類比價最多,占比分別高達55.70%、50.72%;緊接著是服飾類、美妝個護類,占比分別為49.59%、41.85%。另外,分別有16.8%、7.55%的受訪者在選購滋補保健類、汽車養護及周邊相關產品類產品時比價。結果反映出,比價需求較高的商品,基本是日常高頻剛需使用的產品,以及產品客單價較高產品,消費者在下單此類產品時,價格是較大的權衡要素。
從性別維度來看,根據調研交互數據,女性受訪者對美妝個護類、吃喝日用類商品進行比價較多,分別占54.52%、53.94%;而男性受訪者對數碼電器類、汽車養護及周邊產品比價更多,比例分別為63.62%、15.75%。
受訪者曬千張比價單,超七成結果“京東更便宜”
在這次調研中,我們回收了3029份有效問卷,受訪者上傳了1226張雙十一期間購買商品的“比價單”。調研結果顯示,882張比價單顯示同款商品京東更便宜,占比超過七成。
諸多用戶在調研中曬出的比價單顯示:無論是在吃喝日用品類、3C家電類,還是在服飾類、保健滋補類產品,京東在當下一眾主流電商平臺中,都呈現出價格優勢。以一位受訪者曬出的蘋果手表比價截圖為例,在種種優惠疊加后,京東的下單顯示價格為1649元,而其他平臺價格為1849元起(如下圖)。
分類來看:米面糧油等食品類產品是雙十一比價需求最為旺盛的一大品類。調研中,大量用戶曬出了涉及乳制品、糧油副食品、酒水類產品比價單。對比同一品牌同一商品在天貓、京東、拼多多、抖音等渠道的價格發現,這些商品差價從幾元到幾十元不等。以一款生牛乳為例,在各類優惠減免疊加后,京東售賣的價格比抖音官方旗艦店的價格還要低42元。在同樣渠道售賣的一款酒水類產品,京東售賣的價格比抖音官方旗艦店的價格還要低90元(見下圖)。
受訪者曬出的米面糧油等食品類產品比價截圖。
每逢換季,服飾更新換代需求迎來高峰,此類產品也是雙十一熱門比價品類。用戶曬出的比價單顯示,無論是運動外套、沖鋒衣還是針織帽,京東自營商品價格都更有競爭力。例如,一款沖鋒衣優惠后的最終顯示價格,京東平臺低于天貓124元。
受訪者曬出的服飾類產品比價截圖。
家電類產品客單價較高,許多用戶往往會選擇雙十一優惠浪潮來襲下購買家電,相較平時更為劃算。調研結果也顯示,家電類產品比價需求位居前列。網友曬出的比價單反映出,京東在家電類產品這一優勢品類上價格優勢凸顯,例如洗衣機、美容儀、空調等等。值得關注的是,不僅僅是傳統電商平臺,對比一些喊出全網最低價的直播間,京東的價格依然具有優勢:以一款美容儀為例,京東普通會員的價格低于頭部主播直播間260元,京東PLUS會員價格低于頭部主播直播間527元。
受訪者曬出的家電類產品比價截圖。
女性一直以來是消費市場主力。由于具備剛需、高頻使用特點,且許多貨品客單價較高,女性最為關注的美容美妝類產品也就成了雙十一的熱門比價品類。網友曬出的比價單反映出,在眼霜、卸妝油、洗面奶、燕窩等少則百余元、多則上千元的產品中,京東都體現出價格優勢。例如一款洗面奶產品,拼多多、天貓旗艦店、某頭部主播直播間的優惠后價格均達到200以上,僅京東自營價格低于200元。
受訪者曬出的美容美妝類產品比價截圖。
中老年消費者是雙十一市場不可或缺的消費潛力股,加上如今養生浪潮在年輕人中席卷,這些都令保健滋補類產品購買需求旺盛。由于保健滋補類產品同樣具備高客單價特點,保健滋補類產品也是熱門比價品類。網友曬出的比價單顯示,燕窩膠囊等保健產品在京東的價格更具有優勢,例如一款燕窩類產品,京東優惠后顯示價格低于其他平臺最大差價達174元,膠囊類產品京東優惠后顯示價格低于其他平臺27元。
受訪者曬出的保健滋補類產品比價截圖。
根據調研,3029位受訪者在完成比價動作后,31%的受訪者認為京東是今年雙十一同款商品最便宜的平臺,該比例位列幾大主流電商平臺之首,淘寶(28.03%)、拼多多(26.66%)分列二三位,三者排名差距并不大。這反映出現階段各大電商平臺在爭取價格優勢方面競爭激烈,在當前的消費環境下,面對大眾差異化的消費偏好,兼顧價格實惠、商品豐富、產品質量有保障等優勢于一身的高質價比電商平臺,更容易獲得大眾青睞。
統籌:甄芹 田愛麗
撰寫:南都記者 傅曉羚
數據分析:南都研究員 麥潔瑩
制圖:何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