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面對不斷變化的自媒體環境和層出不窮的平臺,許多人不禁產生了疑問:現在進入短視頻和直播領域是否還來得及?自媒體的紅利期是否已經結束?本文將通過五個核心問題,深入探討自媒體的現狀、挑戰以及未來的機會。
2025年,必然還是在蟄伏中謀求變革的一年。
不少人會為了追求更好的財務狀況,而決定成為短視頻博主、或主播這樣的創業個體。
而另外有些人,可能還在猶豫徘徊。
人生的本就是曠野,不應該有一樣的答案。
我今天會聚焦這5個常見問題,再結合之前所說,盡可能的來談一談。
無論最終選擇與否,都希望能對還在徘徊的創業者們有所幫助。
一、做自媒體早飽和了,我早已錯過了時代
微博是2009年推出的;
微信公眾號是2012年推出的;
小紅書是2013年推出的;
抖音是2016年推出的;
……
自媒體平臺的推出時間已經很久了。
可以說草創時期早就結束了,早年那些“啖頭湯”的人自然是時代的寵兒。
那么,現在就沒有機會了嗎?
have
當然也不是。
原因一:生意盤子很大
總體而言,每天花在自媒體上的人已接近了10個億,這個是數據上的客觀事實。
也就是說,每天沉浸在自媒體上的用戶,幾乎就等同于全體國人。
這個數量絕對不算小。
原因二:不僅是媒體,而更是渠道
做自媒體,是通過媒體形式來面對用戶進行營銷。
尚處于領先地位的自媒體平臺,如抖音、視頻號、小紅書等,早已形成了內容和銷售的完整閉環。
也就是所謂的內容獲客。
正如同在線下開個店,永遠不算晚一樣。
什么時候做自媒體,只要方法得當,也都不算晚。
原因三:平臺會衰落,個體能遷移
自媒體平臺可能會衰落,比如微博、比如豆瓣、影響力遠遠不如之前。
再比如公眾號,只能成為IP的注解,而不是營收的重要陣地。
但依然還有穩固或還在往上走的平臺,比如小紅書、比如抖音、比如視頻號。
自媒體永遠都是會有機會的,羊群去哪里,牧羊人就去哪里。
原因四:平臺機制會促進推陳出新
早期的自媒體平臺,不太懂得如何去推陳出新,造成尾大甩不掉,比如曾經的微博。
但現在不一樣了。
如今的自媒體都有了完善的推陳出新的機制,對新賬號的扶持,和對老賬號的壓制,隨時都在調整和繼續。
也就是抖音老玩家經常所說的,“我的賬號被平臺針對了”。
這樣對已做出成績的自媒體賬號,當然會有些不公平。
但也可以源源不斷的給新加入者機會,這樣整個平臺才能更有活力,才能更好的發展。
二、做自媒體非常花錢,我可能無法承擔
做自媒體當然不可能不花錢。
但最重要的不是花錢,而是利用平臺的流量特性,放大自己的某項優勢。
達成了某種反饋之后,再逐步加大投入。
這也就是我曾經談到過的閉環,同樣適用于創業個體。
我不會說那種:“一個人,一部手機,靠復制粘貼就可以賺大錢”,那樣騙人的鬼話。
但對于做自媒體的普通人而言,如果是按照我之前所建議的帶貨方向,無貨源模式下也就幾千元便可以啟動。
一上來就想要花大錢,來做大做強賬號的行為,其實是很不推薦的。
在業內久了,總能看到有小老板花了上百萬甚至上千萬做自媒體,結果純粹打水漂的事故,也并不新鮮。
任何好的業務都是如同植物一樣,默默從一個小小的新芽生長出來的。
大力出奇跡,哪是創業個體能玩的溜。
另外,相比自媒體創業,成本上還是優于實體創業。
后者在當下環境的創業成本有多高,大家都是懂的。
三、我是三無人員:沒知識、沒學歷、沒技能
正因為這些都沒有,所以說才可以考慮去擁抱自媒體。
打工不易,打工人嘆氣。
自媒體創業,已經是對普通人最友好的方式之一了。
要不然打工試試?更是一路荊棘。
網上曾經流傳過一份各大平臺頂級網紅學歷的調研表,大家可以自行搜索一下。
基本上就是以初高中學歷為主,大專都是少數。
也就董宇輝算個文化人兒。
當然,我不認為這是一種合理的結果,我也不想去宣傳反智主義。
但恰恰說明了自媒體還在發展期,勇敢者先享受世界。
每個人的身上都有閃光點,找到合適的方式去放大閃光點就可以了。
這些都是需要去自己去花時間尋找。
而運營的技能其實也并不難學,互聯網產品不可能有太高的門檻,否則將不利于大眾的使用。
運營本身就是一個非常寬但不深的行業,可能有一萬米寬,但只有一厘米深。
對創業個體來說,現在就開始,一點點的做知識儲備,也完全不晚。
四、我沒什么靈感:肝不動,真的肝不動
這里面提出兩方面建議:
第一:永遠需要不斷的學習
學習別人的定位、打法和技巧。
自媒體有很大的特點,就是它的內容是完全公開的。
用戶能看到的,學習和模仿者也能看到。
用心去學習,沒什么好說的。
大富靠天,小富靠勤。
第二:缺乏創作優勢,應該直接做直播
覺得實在缺乏創作技巧,也很正常。
就如我曾在中所說,95%的人都沒有任何做短視頻創作的天賦。
那么直接做直播,其實是更好的選擇。
和短視頻相比,就和大多數人的理解不太一樣,直播反而比短視頻創作的門檻要低得很多很多。
架起來攝像頭和直播燈就可以開干,貨品都可以直接找平臺服務市場一件代發。
更重要的,直播帶貨的反饋閉環是最小的,也就是說到底成不成,能夠在相對比較短的時間內帶來一個反饋。
要知道有多少創業個體的信心,都在閉環達成之前磨滅沒有了,所以這一點也很重要。
爆品直播間的學習借鑒是很直接的,話術也可以直接扒下來,比短視頻還要容易,而且基本上沒有版權問題。
五、我還能掙大錢嗎?造富神化那么多……
如果想要獲得一份不錯的兼職收入,那么是可以的。
如果想要獲得一份超出平均線的專職收入,那么也是可以的。
但如果想暴富,還是適度的降低預期。
就如上面所說過的,大量的自媒體平臺已經進入到了一個成熟期,靠著達人們堆高平臺勢能的時代已經過去。
接下來削藩還差不多,還怎么可能再立新王?
所以還是放棄這方面想法吧,能安身立命,就已然不錯,畢竟是在當下這個時代。
對于創業個體來說,先不斷的學習和積累才重要,高筑墻、廣積糧。
當然,對于已有一定經驗的創業個體,和在今年學得快、跑得快的創業個體來說,2025年,在國內的視頻號,以及在海外的TikTok,可能還有一些能稱王稱霸的機會。
……
2025年,且行且珍惜,一起加油!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