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 文 呂棟
中國科技行業再度迎來一個激動人心的歷史時刻。
近日,原生鴻蒙操作系統(HarmonyOS NEXT)正式發布,它不再兼容安卓開源項目代碼,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實現從內到外全棧自研的操作系統。
就移動操作系統來說,全球市場長期被安卓和iOS主導。原生鴻蒙的誕生,是國產移動操作系統的從零到一,也是全球移動操作系統領域的從二到三。
央視“主播說聯播”欄目評論稱,原生鴻蒙是中國科技產業的重大突破,也是我國打破“缺芯少魂”掣肘和歐美技術壟斷的又一標志性成果,并呼吁大家一起加油,為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產業長遠發展和信息產業安全貢獻力量。
事實上,當諸多互聯網應用都發現,原生鴻蒙帶來的是一個重塑體驗、行業共贏的機會時,鴻蒙生態已經迎來了歷史性突破。鴻蒙原生應用啟動僅一年,就已有超1.5萬個鴻蒙原生應用和元服務上架,創下了鴻蒙速度,這其中鴻蒙面向萬物智聯時代的先進體驗功不可沒。
從技術自主可控,到給行業帶來更多新可能,鴻蒙星河愈發璀璨,原生鴻蒙已勢不可擋。
打破“缺芯少魂”掣肘,但并非簡單平替
相比芯片在底層提供算力支撐,操作系統上接應用、下接芯片,是更不可或缺的神經中樞,也被視為信息產業的“魂”。
數十年來,“缺芯少魂”一直是中國科技領域的“阿喀琉斯之踵”,困擾著無數產業人士。
客觀說,在技術難題和產業規律面前,就連一些擁有先發優勢的世界巨頭也未能征服操作系統這座大山,例如諾基亞收購的塞班、三星的Bada、加拿大的黑莓、微軟的Windows Phone等操作系統,都曾在市場上存在過,最后無一例外都消失在與安卓和iOS競爭的洪流中。
華為之所以迎難而上做出鴻蒙,有三個歷史背景:一是華為長期壓強投入根技術,2015年鴻蒙就已立項;二是外部環境給華為不斷帶來風險,使用安卓受到限制;三是數字經濟時代,中國迫切需要技術領軍企業帶領產業伙伴,掌握核心技術主動權,破除信息安全威脅。
但想做好一個操作系統談何容易,即便集中力量破解了技術難題,應用生態也是一座難以逾越的大山,這也是為什么鴻蒙自2019年8月推出以來,一直兼容安卓應用的原因。然而,安卓生態固然完善,兼容安卓也并非長久之計。因為鴻蒙+安卓,無論是從徹底解決卡脖子難題,保證使用連續性來看,還是從打造用戶的先進體驗來看,都難以長期持續。
鴻蒙與安卓徹底切割,打造原生鴻蒙(HarmonyOS NEXT)是大勢所趨。
十年鑄劍,一朝出鞘。原生鴻蒙把不可能變成可能,成功打破歐美對核心技術的壟斷,從操作系統內核、文件系統,到編程語言、編譯器/運行時、編程框架,再到設計系統、集成開發環境,以及AI框架和大模型等,實現全棧自研,是一款真正沒有卡脖子風險的操作系統。
就像C919完成了國產大飛機的從0到1,北斗讓中國擁有了定位和導航服務的完全自主權,原生鴻蒙也成為中國打破“缺芯少魂”掣肘的里程碑,讓國產軟件真正有了自己的“根”。
央視“主播說聯播”欄目認為,鴻蒙是“中國‘鴻’,自主魂,更有底”。
打造原生鴻蒙,體現了華為和眾多合作伙伴破釜沉舟的勇氣,但如果只是把安卓和iOS的代碼重寫一遍,鴻蒙又會陷入重復造輪子的低效旋渦中,也難以構建起獨立繁榮的生態。因此從誕生之日起,鴻蒙的目標就不是平替,而是超越安卓和iOS,打造面向萬物智聯時代的下一代操作系統。
從體驗上看,原生鴻蒙擁有原生精致、原生互聯、原生智能、原生安全、原生流暢等五大高品質體驗。不同于安卓的碎片化和iOS的封閉性,極簡開發、智慧協同、純凈安全將不再成為開發者與用戶的困惑,而是由原生鴻蒙基于一個系統與統一生態提供一致、高效的體驗。
坦白講,五年前鴻蒙剛面世時,外界很難想象鴻蒙有一天會擺脫安卓這顆生態大樹。但幾年下來鴻蒙能力的持續進步,讓越來越多人相信原生鴻蒙一定能成,這不僅因為它是一個純國產操作系統,更因為它擁有比傳統操作系統更好的體驗。
產業伙伴攜手共進,鴻蒙創造更多新可能
在操作系統的歷史長河中,一個殘酷的現實是,即便擁有強大研發實力的頂級巨頭,也不一定能成功,就像微軟構建了Windows帝國,但Windows Phone卻難以重現輝煌。究其根本,操作系統不是巨頭們的炫技場,其生命力取決于能為用戶和伙伴帶來哪些體驗和生態價值。
從去年9月鴻蒙原生應用全面啟動,到現在已有超過1.5萬個鴻蒙原生應用和元服務上架,覆蓋18大垂直領域,滿足用戶99.9%的使用時長,鴻蒙生態在一年之內突飛猛進。今年10月8日原生鴻蒙開啟公測后,報名參加公測的人數目前已超過百萬。
國產應用、開發者和用戶們全力擁抱原生鴻蒙,就是因為原生鴻蒙不僅實現了全棧自主可控,鴻蒙內核完整替代傳統內核,整機性能相比HarmonyOS 4提升30%,更通過底層系統架構創新,構建了全場景、原生智能和原生安全等核心體驗,給行業打開了新的想象空間。
相比安卓和iOS的體驗割裂和靈活性差等短板,全場景是原生鴻蒙的核心優勢。通過不斷迭代的分布式軟總線技術和微內核設計,原生鴻蒙可以用一個系統統一生態,不同設備可以相互感知、無縫互聯,而且開發者可以實現一次開發、多端部署,這是安卓和iOS無法做到的。
以代碼多達4000萬行的巨型軟件金山WPS Office為例,借助原生鴻蒙完備的編程工具,WPS Office鴻蒙原生版順利解決跨語言開發過程中的痛點,只需要一次開發,就能實現全平臺功能體驗一致。在實際使用過程中,用戶只需將手機和平板一碰連接,就能通過鼠標或觸控選擇手機端的圖片,直接插入到平板端的WPS Office中,還能靈活跨端調用相機、手寫筆等。
在AI大模型時代,智能化體驗也愈發成為操作系統的核心競爭力。原生鴻蒙將AI與操作系統深度融合,帶來全新的鴻蒙原生智能(Harmony Intelligence),提升了AI小藝和鴻蒙原生應用的智能體驗,并通過端云結合,不斷強化數據和隱私安全。
比如借助鴻蒙原生智能,釘釘給用戶打造了全新體驗。鴻蒙原生版釘釘結合小藝的智能能力,用戶不方便操作手機時,可以直接用小藝語音了解相關會議日程并一鍵入會,同時應用接續能力可以讓會議在手機和平板等設備上無縫流轉。借助原生鴻蒙的跨設備互通能力,釘釘還可以實現手機、平板等不同設備間共享圖庫、文件、相機等能力,大幅提升工作效率。
在全場景智能時代,網上購物體驗也正在被原生鴻蒙重塑。在鴻蒙開放的AI模型能力和AI控件加持下,用戶看到心儀物品時,通過指關節圈選,可以直達京東APP的同款商品頁面,“看到就能一步買到”。新增的萬能卡片,可以讓用戶在手機界面上不打開京東APP,就可以及時查看訂單信息、最新的促銷優惠政策以及物流狀態等等,大大提高了購物的便捷性。
原生安全更是鴻蒙帶來的革命性體驗。針對權限濫用問題,原生鴻蒙通過改變應用獲取隱私數據的機制、取消不合理權限授權,讓用戶從“管權限”進入“管數據”的隱私可控時代。例如在其他操作系統中,上傳圖片普遍需要獲取整個圖庫的權限,但在原生鴻蒙上僅需授權應用所需的個別照片,權限授權彈窗比iOS還減少76%,而這一切都歸功于鴻蒙自研的星盾安全架構。
如果說打造一個自主可控的操作系統,只是讓產業界形成了初步認同,那原生鴻蒙帶來的全新體驗和全新商業機遇,則讓中國互聯網行業對共建鴻蒙凝聚了前所未有的共識。原生鴻蒙正是打通了從技術到體驗的正向循環,才帶來了國產操作系統生態從未有過的勃勃生機。
鴻蒙歷史性突破,引領中國科技不斷突圍
鴻蒙原生應用啟動一年來,生態逐步從可用走向好用。僅僅在過去四個月里,鴻蒙原生應用和元服務上架數量就增長了10倍,數千個政企內部辦公應用正加速上線,部分應用甚至達到一天迭代一個版本的驚人速度。
很顯然,原生鴻蒙生態正在形成良性循環,成為中國第一個在技術底座、使用體驗和生態完整度上對標甚至超越國際巨頭的操作系統。而原生鴻蒙之所以未來可期,能實現可持續發展,還因為龐大生態背后,有著政產學研用的聯合托舉,多方合力在聯合推動鴻蒙走向成功。
比如原生鴻蒙背后有著龐大的開源生態,OpenHarmony社區已成為發展最快的智能終端操作系統開源根社區,代碼由4年前的700萬行增長到現在的1.1億行,凝聚了70多家共建單位、8000多位社區貢獻者的集體智慧,而安卓開源項目發展十幾年,也只有三四千社區貢獻者。
同時,原生鴻蒙身后還有著巨量的終端規模。華為手機正迅速復蘇,今年前三季度旗艦手機發貨量同比增長71%。同時,今年上半年,華為還實現了腕上可穿戴設備出貨的全球第一,以及中國平板市場出貨量第一。截至10月20日,鴻蒙生態設備數量已突破10億大關,覆蓋千行萬業終端。
原生鴻蒙還擁有豐富的人才資源。目前,鴻蒙注冊開發者已達675萬,全國8個省23個城市已發布鴻蒙人才培養政策,已有305所高校開展鴻蒙課程,有38家專業人才培訓機構參與鴻蒙人才培養,華為也聯合產業、高校共同培養鴻蒙人才,每月新增10萬名鴻蒙開發者。
政策也在大力支持原生鴻蒙成長。今年3月,深圳工信局等多部門聯合印發《深圳市支持開源鴻蒙原生應用發展2024年行動計劃》,提出支持鴻蒙原生應用發展。今年以來,上海、浙江、四川、廣西、山東等省市,均已啟動政務民生應用及省級媒體鴻蒙原生應用開發。
星河璀璨,萬象新生,鴻蒙的意義其實早已不局限在華為本身。在中國整個產業力量的同心聚力下,鴻蒙承載的是國人對打破“缺芯少魂”掣肘的殷切期望,是一種打破不可能的執念。
去年華為Mate 60系列手機上市時,央視“主播說聯播”將其稱作“爭氣機”,并指出華為突圍,說明自主創新大有可為。如今原生鴻蒙作為“自主魂”,再度越過了“懸崖百丈冰”,即將迎來“叢中笑”。原生鴻蒙的星河璀璨,標志著華為再度聯合產業伙伴,將不可能變成可能。
科技自立自強,而今邁步從頭越。作為一個持續迭代的操作系統,原生鴻蒙接下來的發展,仍然需要更多人、更多合作伙伴共建共享,需要更多開發者去不斷體驗,并貢獻自己的建議。中國互聯網行業和和用戶,也應該給一個新生命更多包容和支持,凝聚更多產業共識。
在當下,很多用戶和開發者都在期待原生鴻蒙的正式商用,他們期待的也不只是一個新體驗,還有更多像鴻蒙這樣的自主技術突破。不難想象,當中國產業界實現共建鴻蒙生態的成功后,這樣的經驗會很快被學習和復制,像鴻蒙一樣打破技術壟斷的國產科技成果將會不斷涌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