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引子:對用戶而言,5G是更快的網速、更低的延遲和更順暢的聯接體驗;而其背后則是通訊行業整套基礎架構和上層堆棧的代際進化。同理,對傳媒行業來說,4K/8K超高清所帶來分辨率升級也對應著一整套基礎架構和解決方案。而在投資建設4K/8K超高清基礎架構之前,傳媒行業首先要具備穿透技術的視野,和面向未來的智慧。
陳光輝 華為政企傳媒行業CTO
聯接
超高清趨勢背后的關鍵技術
以4K為代表的超高清顯示技術并不是一個新概念,事實上早在2012年,日本廠商就推出了商業銷售的4K電視產品,而對應的4K視頻制播技術方案彼時也已在少數領域獲得了應用。但從相關產業鏈的成長速度來看,4K電視商業化之后,市場并沒有迎來預想中的4K及超高清普及。
個中原因并不難解:用傳統技術體系和制播方式來產出4K內容成本太高,不符合商業邏輯。而內容匱乏又會反過來影響4K顯示設備的普及。但伴隨新一代ICT技術開始進入傳媒行業,不僅傳統的內容制播流程出現了重大變革,4K/8K超高清所對應的各類問題也迎來了新的轉機。
4K/8K超高清內容制播的核心挑戰,是如何采集、處理、調度、分發超高碼率的視頻信號,以及素材容量快速增加所帶來的存儲和算力挑戰。而歸根結底,是新一代方案要保證客戶視音頻數據采集得上來、傳輸得快、處理得快、存得住、分發得出去……而這正是華為過去數十年一直在幫客戶做的事情,也是華為擅長的事情。具體而言,華為的思路是通過IP化的網絡去解決制播過程中信號傳輸、調度、處理所遇到的問題,再通過匹配的計算、存儲等系統構建資源池,用云平臺管理基礎架構并向上提供各類能力及服務,支撐上層的海量業務應用。
以通用打造基礎
以專業創造體驗
以IP網絡為代表的ICT技術不僅是傳媒行業應對當下這輪4K/8K超高清趨勢的關鍵,更是打開未來之門的關鍵鑰匙。
以IP網絡為基礎,聯接計算、存儲等物理資源,并由此構建整套云化業務架構;電視臺側便可在實現4K/8K超高清制播的同時,打破業務相互割裂的局面,實現融媒轉型。而IP網絡+云化業務架構的組合也在靈活性、可擴展性、可演進性等方面表現優異,既能避免潛在的可持續性風險,也能幫助用戶在應對未來變革時獲得更自由的選擇空間。
在實際的方案層面,華為能夠為傳媒客戶提供超高清制播IP化、超高清存儲、媒體云、人工智能等多種解決方案,讓客戶在解決業務痛點、應對4K/8K超高清業務發展時獲得更多切入點。而除了華為云、數據通訊、傳統算力、智能算力、存儲、傳輸等不同類別的基礎能力硬件產品,華為還擁有數據庫、服務器操作系統、終端操作系統、編解碼等眾多基礎軟件和技術,能夠為傳媒客戶提供更全面的方案和服務。
01、4K/8K超高清:全鏈路發力,打通痛點和堵點
在超高清領域,結合對4K/8K超高清產業和新媒體發展趨勢的理解,以及對行業痛點的深度剖析,華為認為制播領域的IP化轉型是關鍵問題。由此,華為也聯合行業客戶、主流媒資設備廠商和ISV等,打造了覆蓋超高清制播全流程的IP化解決方案,共同構建新一代超高清制播體系。
在國家科技部、國家廣電總局和央視總臺帶領下,華為深度參與超高清制播IP化標準制訂和產業研制工作;依托由科技部批準建設的超高清視音頻制播呈現國家重點實驗室,央視總臺聯合華為及行業伙伴開展了一系列4K/8K超高清IP化制播的研究與實踐,助力眾多客戶構建制播IP化調度系統,具備遠程/超遠程制播能力,通過SDN架構實現無壓縮信號制播,最終實現了超兩千路4K內容的無壓縮信號調度。
02、媒體融合:以云為先,廣泛賦能
在媒體融合方面,華為的關注重點則聚焦于面向媒體融合需求的“數智化云底座”的構建之上。由此,媒體機構便能解決生產系統ICT基礎設施“煙囪”林立,信息孤島無法破除;傳統硬件平臺無法支撐融媒體業務的生產部署等一系列深層問題。
融合數智化云底座的優勢集中體現在三個層面:
首先,數智化平臺能夠促進應用軟件與底層硬件平臺智能協作,滿足媒體融合生產的要求:主要表現在構建媒體行業“平臺即服務”理念,沉淀行業共性能力,滿足媒體融合生產要求;通過統一的超高清存儲池,提供更強大的文件存儲能力、實現素材的快速遷移;通過云技術實現新聞視音頻素材的“隨采隨編”及內容的智能生產及審核,減少了生產制作時采、編、播、管等環節的內容泄露。
其次,平臺系統實現云化建設,資源共享,利用率高:通過構建完全自主創新的融媒體平臺云底座方案,提供統一的計算、存儲、網絡平臺,實現資源統一建設和運營,避免重復建設造成浪費,解決資源共享難、利用率低等難題。
通過部署華為方案,行業用戶側不僅能獲得硬件資源利用率、網絡帶寬、業務效率等方面的全維升級,更可獲得高達75%的線纜成本降低和更低TCO。
而在基礎架構和平臺層之上,華為在傳媒領域的海量合作伙伴則能為客戶提供各類智慧業務應用,滿足客戶在策劃指揮、融合生產、融合發布、共享協作等具體業務層面的需求,從而形成面向業務的完整解決方案。
面向未來看AI:
建立新平臺,共謀新發展
經歷了奧運會和更早的歐洲杯,AIGC內容已經在更大的舞臺上證明了自身的價值。但從應用范圍來看,AIGC還只是一個效率提升工具,而非能夠改變業態的使能工具。因此,對于AIGC,傳媒行業既要快速擁抱趨勢,也要找對落地方式方法。
換言之,以更加短平快的云方式擁抱AI,才是適合多數傳媒客戶的選擇。而華為/華為云所具備的全棧AI能力則是傳媒客戶獲得AI能力的捷徑。
基礎架構層面:
通過對算存網一體化系統性設計,構建了高性能、高穩定、高帶寬的算力底座系統,使能整個數據中心如同單臺計算機,大幅度降低運維與運行成本。
算力調度平臺:
能夠為客戶提供可演進、可開放、可承受的算力調度平臺,實現訓練與推理資源統一管理和分時復用,訓推資源共池,充分利用資源,避免浪費;實現穩定算力保障,跨域診斷、斷點續訓;持續支持各類開、閉源模型、視覺/語言/多模態多種能力模型,支持“百模千態”面向未來模型發展可以持續演進。
語料管理平臺:
在AIGC領域,針對媒體行業的文本、語音、視頻等多模態語料,華為ModelArts Studio語料治理平臺則能為用戶提供語料獲取、數據加工、數據標注、數據發布等治理工作,對生命周期數據進行管理,具備數據血緣、數據水印等全域資產可視化管理能力
AI應用:
華為能夠向傳媒客戶提供各類數字人和AIGC服務。而客戶則可將這些服務嵌入到現有業務體系之中,快速獲得AI業務能力的全面升級。
而在為客戶提供全棧AI業務能力的同時,華為也對AI技術在傳媒領域的實際應用有著更深刻的理解。華為認為,在將AI推向實際業務的同時,客戶應當做好兩點:
● 其一,重視監管和語料、素材庫的質量管理。目前業內還沒有針對傳媒行業的基礎大模型,能夠應用的產品都是基于通用大模型進行微調的產物。在這一現狀短期內無法改變的情況下,行業更應注意監管和語料、素材庫質量的建設和管理,如此才能讓AIGC產出的內容更安全、更符合行業需求。
● 其二,善用行業平臺來降低成本和風險。AIGC和其他AI類應用目前仍然存在門檻高、技術難、應用有限的階段,因此傳媒機構應該善用行業AI平臺和行業生態,把專業的事留給專業的人去做,以此來降低風險和成本。
用解決方案為傳媒行業賦能新質生產力
利用先進技術為行業賦能,通過專業合作伙伴融入行業生態;這不僅是華為助力傳媒行業應對當前的變革與趨勢的方法,更是華為根植傳媒行業,為客戶及伙伴貢獻長期價值的基礎。而華為在根技術和產品方案領域的巨量投入和長期主義更為這一合作模式注入了源源不絕的動力。
4K/8K超高清、人工智能AIGC、融媒轉型、新質生產力……一系列趨勢和名詞的背后,是數智時代逐漸清晰的輪廓,更是“利用數字技術解決行業痛點,助推行業高質量發展”思路的再次深化。
因此,作為與傳媒行業長期相伴而行的ICT企業,華為定將披荊斬棘、奮力前行,為行業貢獻更多更好的解決方案,讓自己的技術價值變為客戶及伙伴的業務價值。
本文作者:
華為中國政企傳媒行業CTO 陳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