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與法國經濟困境下,新年季寒意逼人
隨著新年的鐘聲即將敲響,歐洲兩大經濟體德國與法國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經濟困境。在德國的萊比錫市,一家商場內顧客稀少,新年派對被取消,企業休息室也不再提供小食品和咖啡。這一景象,正是德國經濟低迷的縮影。
德國制造業,這一傳統優勢行業,自去年以來便陷入了持續的衰退。據路透社報道,今年11月,德國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僅為43.0,遠低于50的榮枯分界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發布的《經濟展望》更是預測,德國經濟將在2024年停滯不前,GDP增長率為0%,2025年也僅預計增長0.7%,在工業化國家中排名墊底。
德國企業的破產數量創下歷史新高,裁員潮席卷各大知名企業。拜耳集團、博世、蒂森克虜伯等紛紛宣布裁員計劃,涉及數萬崗位。蒂森克虜伯鋼鐵公司甚至取消了新年派對和其他團隊活動,不再為員工休息室的食品和消費品付費。
與德國相似,法國也面臨著嚴峻的經濟挑戰。知名輪胎制造商米其林計劃在全球范圍內削減近5000個崗位,大型零售商歐尚也宣布關閉多家門店。裁員帶來的后果是罷工潮的愈演愈烈,多個行業的工會發起抗議活動,要求停止裁員并提高薪資水平。
德國和法國的消費者信心也跌至低谷。據德國GfK研究所的數據顯示,12月消費者信心指數降至負23.3點,創下新低。節日消費額預計將下降3.4%,達到近十年來的最低水平。法國也有三分之一的法國人擔心無法在新年送出禮物,超過一半的家庭認為無法送給孩子想要的禮物。
德國大眾汽車的勞資問題更是成為了歐洲當前經濟困境的典型縮影。因計劃關閉3家工廠并裁員數萬人,大眾汽車引發了大規模罷工。罷工不僅針對裁員計劃,同時也抗議公司提出的工資削減提案。在沃爾夫斯堡的工廠,約2萬名員工參加了集會,表達他們的擔憂。
面對裁員和收入減少的現實,德國和法國的許多家庭選擇以更簡單、更環保的方式慶祝新年。二手禮物、手工制作的裝飾品以及家庭成員共同烹飪節日大餐,成為了越來越多人的選擇。
盡管經濟壓力讓今年的新年季充滿寒意,但人與人之間的關懷與溫情仍然讓人們在困境中感受到希望。慈善機構也感受到了壓力,前來尋求食品援助的家庭數量顯著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