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元指數在經歷短暫回調后重拾升勢,外匯市場呈現出顯著分化。周一,歐元大幅下跌,跌破1.05的重要心理關口,而日元則維持相對堅挺,兌美元匯率穩定在150以下。與此同時,離岸人民幣在平穩運行一段時間后突然走低,一度跌破7.30的關鍵點位。美債收益率則相對穩定,與美元指數之間的分歧依舊。
市場普遍對強美元保持信心,認為上周美元的短暫回調主要是市場頭寸調整所致。特朗普和候任財政部長貝森特對強美元的青睞,以及特朗普對歐洲和中國的關稅政策,均對美元走勢產生積極影響。貝森特對日本經濟的看好,以及日本央行可能在本月加息的預期,進一步加劇了外匯市場的分化。
美元在第四季度的強勁表現打破了其季節性走弱的慣例。今年下半年以來,美元呈現出“反季節性”特征,在降息預期的推動下,美元指數在7月至9月期間持續下跌,但進入第四季度后卻重拾升勢。美聯儲降息預期的調整和特朗普的當選成為美元走強的背景。
下周的美聯儲議息會議備受矚目,市場普遍預期美聯儲將降息25個基點,但對于2025年的降息路徑存在爭議。美聯儲可能根據通脹環境和預期的變化,調整通脹預測和點陣圖。在此背景下,市場普遍看好“再通脹”和“強美元”。美債收益率的溫和表現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場對“強美元”和“再通脹”的信心。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美聯儲在下周的議息會議上表態偏鷹派,美元在年底前保持強勢的可能性將進一步增大。這將打破過去數年美元年底走弱的慣例。同時,如果美元在2025年初重拾季節性強勢,非美貨幣將面臨更大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