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出現了顯著的波動。12月3日,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觸及了去年11月以來的新低,達到了7.3148,日內下跌約280點。與此同時,在岸市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也在盤中創下年內低點7.2996,隨后徘徊在7.2868附近。離岸市場則維持在7.30左右。
這一波動背后,中美利差倒掛幅度再度擴大,海外金融機構炒作美國“關稅政策”,并押注美元升值。市場因此預期人民幣匯率可能進一步下跌。然而,有交易員指出,這種下跌主要由短期交易情緒驅動,市場情緒或將很快降溫。
央行國際司負責人劉曄曾表示,匯率影響因素多元,我國經濟基本面持續向好是人民幣匯率穩定的根本支撐。近期出臺的一攬子宏觀政策也明顯改善了市場預期。
值得注意的是,在人民幣匯率下跌之際,國內外貿企業“逢高結匯”的操作增加,成為支撐人民幣匯率企穩的新力量。外貿企業紛紛釋放結匯需求,部分甚至放棄了遠期外匯掉期交易,直接結匯。
企業的結匯行為不僅改變了外匯市場的供需關系,還影響了金融機構的交易策略。市場開始熱議中國相關部門的“穩匯率”舉措,包括增加離岸央行票據發行量、調整宏觀審慎調節系數等。這些舉措無形中改變了境外投資機構對人民幣匯率的估值判斷。
盡管離岸人民幣匯率一度跌破7.31,但并未形成單邊一致性看跌人民幣的氛圍。外匯市場仍存在較大分歧,部分海外機構在人民幣跌破7.31后選擇“逢低買入”。
12月3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報7.1996,較前一日僅調整131個基點,顯示央行“穩匯率”意圖增強。海外投行對未來美元走勢及美國“關稅政策”對人民幣匯率的影響也存在分歧。
面對匯率波動,央行或將繼續采取相應措施,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而國內外貿企業的結匯行為也將為人民幣匯率的雙向波動提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