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鄉村振興和西部物流建設的浪潮中,電商成為了不可或缺的力量。近日,一場聚焦“助力鄉村振興,探索西部農村物流新方向”的研討會在京舉行,清華大學戰略新興產業研究中心副主任胡麒牧就電商在西部物流中的角色與影響進行了深入剖析。
胡麒牧指出,物流業如同現代經濟社會的“毛細血管”,其暢通與否直接關系到國民經濟的運行效率。西部地區由于基礎設施短板、規模經濟效應不足和消費能力有限,物流“毛細血管”的打通面臨諸多挑戰。而電商的介入,為這一困境帶來了轉機。
以拼多多為例,該電商平臺通過中轉集運的方式,將新疆等六省納入包郵區,并試點快遞進村,推進西部農村“最后一公里”配送。拼多多還宣布“百億減免計劃”,承擔中轉倉發往西部偏遠地區的中轉物流費用,此舉帶動了淘寶、京東等平臺的迅速跟進。
胡麒牧認為,電商的賦能不僅限于物流,更涵蓋了消費者、市場主體、產業以及區域發展等多個層面。電商通過提供市場基礎設施、精準對接市場、降低供應鏈成本等方式,為西部物流降本增效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推進物流降本增效方面,胡麒牧提出了技術進步、管理優化、模式創新和短期補貼等具體建議。他指出,技術進步如數字技術和無人機等物流領域的商業化推廣,有助于降低物流成本;管理優化和模式創新則能減少冗余,提高物流效率;而短期補貼則是為了培養規模經濟,換取市場成長空間。
胡麒牧特別強調,電商的補貼策略首先受益的是消費者,良好的購物體驗和低成本消費帶動了產業端去庫存,促進了中西部產業的發展。同時,電商在整個過程中需要堅守初心,發揮好生態協同能力和數智化能力,通過智能算力賦能市場主體降本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