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投資界風云變幻的第三季度,股神巴菲特再度引發市場關注。他連續第八個季度減持股票,累計拋售額高達346億美元,同時現金儲備飆升至3252億美元的歷史新高,幾乎達到年初的兩倍。這一系列動作,無疑透露出巴菲特對市場的謹慎態度,盡管他并未直接做空,但其看空情緒已十分明顯。
不僅巴菲特,高盛也發布了悲觀預期,預計標普500指數未來十年的回報率將大幅下跌至3%,遠低于過去的年化10%以上。然而,市場對此似乎并不買賬,納斯達克100指數在過去三個月內仍上漲了6%。
相比之下,中概股卻遭遇寒流。盡管拼多多、騰訊等企業業績亮眼,但股價卻紛紛下滑。拼多多在收入大漲44%的情況下,股價盤前一度大跌16%,市盈率已跌破10倍。騰訊凈利潤增長30%后,股價也未能幸免于小幅下滑。中美企業間的市盈率與估值差距,在此背景下進一步拉大。
以瑞幸咖啡與美國咖啡連鎖Dutch Bros為例,兩者在業務模式上極為相似,但估值卻大相徑庭。瑞幸咖啡三季度收入超過百億元,同比增長41.4%,凈利潤大漲超過20%,但市值僅63億美元左右,市盈率不到20倍。而Dutch Bros在收入、凈利潤均低于瑞幸的情況下,市值卻高達58億美元,市盈率接近200倍。這種估值差異,在中美企業間普遍存在。
國內電商平臺的估值更是被嚴重低估。拼多多、阿里巴巴等企業的業績持續增長,但市盈率卻不斷下滑。拼多多的市盈率已跌破10倍,阿里巴巴的動態市盈率也來到10倍左右。相比之下,亞馬遜的動態市盈率超過30倍,即便是被亞馬遜打壓的Ebay,市盈率也尚有15倍。國內電商平臺的市盈率甚至低于了美國的傳統零售企業,如塔吉特、克魯格等。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人都看好美股市場的溢價。一些著名投資者正在減持美股,并加大對中概股的投資力度。段永平管理的H&H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基金減少了蘋果持倉,同時加倉了拼多多股票。高瓴旗下的高瓴HHLR也增持了阿里巴巴、京東、唯品會等多只中概股。價值投資者大衛·泰珀、對沖基金Scion Asset Management等也紛紛加倉中概股。
在這些投資者的眼中,中概股或許更具投資價值。然而,投資市場瞬息萬變,誰也無法準確預測未來的走勢。在巴菲特那句“市場先生是個瘋子”的名言下,投資者們只能謹慎前行,尋找屬于自己的投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