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球金融市場的焦點之一便是美國國債的動態變化。作為全球最大的兩個債權國,中國與日本在9月份的美債持倉上采取了截然不同的策略。
數據顯示,盡管多數外國投資者在9月選擇增持美債,中國卻繼續其減持步伐,當月拋售了26億美元,年初至9月末累計減持額高達443億美元。這一舉動無疑體現了中國對美債及美元態度的審慎。
與此同時,日本作為美債的最大持有國,其動向同樣引人注目。盡管8月曾短暫增持美債,但9月日本卻選擇減持59億美元,這一反轉操作引發了市場的廣泛猜測。考慮到日本經濟面臨的諸多挑戰,如人口老齡化及消費市場低迷,其減持美債或意在回籠資金,以應對潛在的金融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中日兩國減持美債,但美債總量仍在迅速增長。今年初剛突破34萬億美元,至本月中旬已攀升至36萬億美元。這一增速令人咋舌,也引發了市場對美債可持續性的擔憂。
那么,在中日兩國減持的背景下,誰成為了美債的“接盤俠”?數據顯示,部分歐洲國家如英國選擇了增持美債,但其增持規模遠不及美債的增長速度。實際上,美債的最大買家依然來自美國國內,包括普通民眾、財團、企業、銀行及美聯儲等。
美聯儲作為美債的重要持有者,其態度尤為關鍵。盡管目前美聯儲也處于減持狀態,但其未來的降息政策或旨在防止資本外流,維持美元環流。
全球金融市場的風云變幻中,美債的動向始終牽動著各方的神經。中日兩國的減持決策,不僅反映了其對美債風險的審慎態度,也凸顯了全球金融格局的復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