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際金融論壇(IFF)第21屆全球年會在香港成功舉辦,吸引了全球金融界的目光。會上,IFF顧問、復旦大學特聘教授黃奇帆通過視頻連線發表了關于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觀點。
黃奇帆指出,盡管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人民幣國際化水平仍有待提升。他強調,人民幣國際化應至少達到與歐元、英鎊、日元相當的地位,以匹配中國在全球經濟中的比重。目前,人民幣國際化指數與美元、歐元相比存在較大差距。
黃奇帆建議,推動中國跨境貿易以人民幣計價和結算,并預測到2035年,人民幣在全球支付結算中的比重將達到17%左右。他還提到,應改善服務,為跨境電商等新業態提供跨境人民幣結算服務,這將有助于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黃奇帆認為,外資進入中國可以是人民幣形式,這將形成人民幣回流機制。同時,中國企業對外投資使用人民幣也將帶動人民幣國際化。這種一來一去,將形成人民幣雙向循環的良性機制。
黃奇帆還強調了香港作為離岸人民幣中心的地位,并建議繼續豐富人民幣產品,為人民幣離岸投融資提供更好的標的。他還提到,推動人民幣在RCEP區域使用也是離岸人民幣市場建設的重要方向。
黃奇帆最后強調,中國建設金融強國需要強大的貨幣,但這種強大應服務于實體經濟,而非用于資產泡沫、收割他國財富或制裁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