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激烈競爭中,曾經的“蔚小理”三巨頭如今展現出了截然不同的戰略走向。最新財報顯示,蔚來、小鵬和理想在第三季度均實現了營收增長,但盈利情況各異。
理想繼續保持盈利狀態,凈利潤達到28.1億元人民幣,而蔚來和小鵬則分別虧損50.6億元和18.1億元。盡管面臨虧損,蔚來和小鵬均將提升整車毛利率視為重要任務,以贏得未來的市場競爭。
蔚來通過多品牌布局,分攤成本,提升各品牌毛利率。小鵬則寄希望于全新車型和高性價比策略,以實現毛利率的突破。理想則明確表示,將通過補齊智能駕駛短板,以智能駕駛吸引更多消費者購買中高配版本車型,維持高毛利。
蔚來創始人李斌預計,公司將在2025年實現虧損收窄,2026年盈利。為此,蔚來將發布第三品牌,主攻高端小車市場。小鵬汽車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何小鵬則表示,公司將在2025年四季度走向盈利,盈利的希望來自全新車型的推出和技術實現盈利。
對于已經實現盈利的理想來說,如何保持盈利并提升智能化水平成為接下來的挑戰。理想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想坦言,市場競爭壓力陡增,不同廠商在輔助駕駛能力上的差距不會縮小,反而會擴大。
為了應對這一挑戰,理想正在積極升級其端到端+VLM系統,以提升智能駕駛能力。11月底,理想將向全量車主推送這一升級,屆時將經受市場的考驗。
盡管三家企業面臨不同的挑戰,但它們都在積極尋求突破,以在新能源汽車市場中占據更有利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