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經濟興衰啟示錄:從泡沫繁榮到“大穩健”幻象
在歷史的長河中,各國經濟的興衰起伏總能為后人提供寶貴的經驗與教訓。日本,這個在二戰后迅速崛起的經濟強國,其發展歷程尤為引人注目。從1980年代后期的資產泡沫狂歡,到泡沫破裂后的長期低迷,再到“大穩健”時期的相對穩定,日本經濟的每一次波動都深刻地影響著全球經濟的格局。
1980年代后期,日本房地產和股市泡沫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這場狂歡的背后,是極端樂觀的預期和信貸的激增。然而,泡沫終將破滅,1990年代初,隨著泡沫的崩潰,日本經濟陷入了長期的衰退,被稱為“失去的十年”甚至更久。這場危機不僅重創了日本經濟,也引發了全球對資產泡沫風險的深刻反思。
在泡沫破裂后,日本銀行采取了包括零利率政策和量化寬松在內的非常規貨幣政策,試圖重振經濟。然而,盡管政策力度空前,但經濟復蘇之路依然坎坷。與此同時,人口老齡化這一長期變量也開始對日本經濟產生深遠影響,進一步加劇了經濟下滑的趨勢。
與此同時,全球在1980年代至21世紀初經歷了一段被稱為“大穩健”的時期,經濟增長穩定,通脹率較低。然而,這種表面的繁榮背后隱藏著巨大的風險。許多經濟學家和政策制定者過于迷信貨幣政策的力量,忽視了金融穩定的重要性。直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才讓人們意識到金融風險的嚴重性。
日本前央行行長白川方明在其著作《動蕩時代》中,詳細回顧了日本經濟及貨幣政策的演變歷程,對泡沫的形成、崩潰及后果進行了深刻反思。他認為,泡沫破裂后的經濟低迷難以避免,維持金融體系穩定至關重要。同時,中央銀行應準確把握經濟面臨的根本問題,并向外界做出清晰解釋,爭取更多支持。
白川方明還指出,在“大穩健”時期,許多中央銀行過于迷信貨幣政策的力量,忽視了金融穩定的風險。這種觀念在全球金融危機中受到了嚴峻挑戰,迫使中央銀行重新審視貨幣政策和金融監管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