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歐貿易關系在電動汽車領域掀起波瀾。歐委會上月末宣布對中國電動汽車實施最高35.3%的反補貼關稅,此舉迅速引發中方強烈反應。商務部不僅表達了對裁決結果的不認同,還在世貿組織框架下提起訴訟,正式向歐盟提出磋商請求。
美國“政客新聞網”報道證實了中方的申訴行動,并透露歐盟計劃派遣談判小組赴華,希望汽車制造商通過承諾最低價格來避免關稅。歐盟駐華代表團團長庹堯誨在上海的活動上表示,盡管關稅措施已公布,但中歐談判仍在進行,旨在尋找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
歐盟態度的轉變頗為微妙,從最初強硬立場到釋放善意,這一變化背后透露出復雜考量。今年6月,歐盟初步決定對中國電動汽車征收高額臨時關稅,而德國因經濟利益選擇棄權,不愿在汽車關稅問題上與中國對立。
與此同時,俄羅斯成為中國汽車出口的最大受益者,今年前九月中國汽車對俄出口量高達85萬輛。俄羅斯行業分析數據顯示,哈弗、奇瑞等品牌在當地深受歡迎。歐盟的關稅措施不僅受到歐洲汽車企業的反對,也引發了各行業的廣泛批評。
歐盟意識到關稅措施的潛在風險,開始尋求通過協商解決問題。中歐貿易關系的未來充滿挑戰與機遇,雙方需在經貿、科技等領域深化合作,妥善處理貿易摩擦,以實現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