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保誠人壽,這家成立于2000年的中英合資保險公司,近年來似乎失去了昔日的光環,引發了業界的廣泛關注。作為首家中英合資的險企,中信保誠人壽不僅承載著歷史的厚重,更面臨著業績下滑、管理層變動等多重挑戰。
近日,中信保誠人壽宣布了一則重大增資消息,由中國中信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和保誠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分別增資12.5億元,加上今年早些時候的增資,年內累計增資額達到50億元,注冊資本逼近百億大關。這一大手筆增資無疑為中信保誠人壽的償付能力注入了強心劑。
然而,增資只是緩解壓力的一種方式,中信保誠人壽面臨的困境遠不止于此。從業績上看,該公司近年來凈利潤大幅下滑,甚至在2023年出現了成立以來的首次虧損,凈虧損達8.27億元。2024年前三季度,虧損進一步擴大至31.99億元。這一連串的數字,無疑為中信保誠人壽的前景蒙上了一層陰影。
在保費方面,中信保誠人壽的表現也不盡如人意。盡管保費收入整體呈增長趨勢,但增速明顯放緩,遠低于行業平均水平。同時,業務結構的調整也未能帶來預期的效益,傳統壽險和投連險保費規模均出現下降。
投資端的壓力同樣不容忽視。近年來,受資本市場波動和利率下行的影響,中信保誠人壽的投資收益水平大幅下降。特別是在對中國光大控股和遠洋集團的投資上,浮虧嚴重,進一步加劇了公司的盈利壓力。盡管第三季度受股市上行影響實現了單季度盈利,但整體形勢依然嚴峻。
與此同時,中信保誠人壽的管理層也經歷了重大調整。去年底,董事長黎康忠因個人原因辭職,此后一直空缺。今年4月,總經理趙小凡因到法定退休年齡卸任,由常戈接任臨時負責人。然而,就在不久前,趙小凡因涉嫌嚴重違紀違法被查,為公司管理層再添變數。
中信保誠人壽的多位高管也發生了變化,包括財務負責人和副總經理的變動等。這一系列的人事變動無疑為公司的未來發展帶來了更多的不確定性。
盡管如此,中信保誠人壽并未放棄努力。在最新的償付能力報告中,公司表示將積極應對行業轉型的挑戰,推動高質量發展。近日,中信保誠人壽還宣布推出系列稅優養老新品,并發布了全新營銷員賦能保險服務平臺,試圖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尋找新的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