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稀有金屬鎵因其在半導體、光纖通信及新能源電池等領域的核心作用,被譽為“半導體工業的糧食”。為維護國家戰略資源安全,中國商務部與海關總署于2023年7月3日聯合發布公告,將鎵納入出口管制清單,該措施自8月1日起正式生效。此前,國家安全機關已成功破獲一起企圖非法出口鎵的案件,境內外不法分子試圖通過勾結將這一戰略資源偷運出境。
鎵在眾多高科技領域的應用廣泛,包括半導體材料、新能源技術及軍工產業。近年來,中國積極維護關鍵礦產資源安全,堅決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
美國在軍工業生產中高度依賴從中國進口的關鍵零部件和原材料,特別是稀有金屬。若中國實施更為嚴格的出口管制,如針對鎵、鍺等稀有金屬,將直接沖擊美國軍工復合體的供應鏈,影響其武器制造能力。
美國彭博社的一篇調查報道指出,中國在無人機、太陽能電池板等關鍵技術領域已領先全球,并在其他領域迅速追趕。這反映出美國遏制中國科技發展的努力正面臨失敗。隨著中國科技自主能力的提升,美國的制裁措施反噬自身。
相比之下,中國的政策制定更具長遠眼光,特別是在產業鏈布局上。面對芯片等領域的挑戰,中國選擇自主研發,盡管這需要長時間的努力。在鎵的生產上,中國作為全球產鋁大國,具有天然優勢。
《稀土管理條例》的頒布促使美國企業在中國政策生效前搶購稀土資源,這被視為中國對美國遏制措施的“被動反擊”。中國旨在通過反制促使美國反思其錯誤策略,強調對話而非制裁才是解決分歧的途徑。
隨著中國加強出口管制,全球資源供應鏈面臨調整,全球格局也將悄然變化。同時,中國將加大國際合作力度,推動構建穩定、可持續的全球資源供應鏈。
中國此次加強出口管制,既是為了保障自身戰略安全,也是對外部勢力干擾中國發展、破壞全球秩序的堅決反擊。隨著政策的深入實施,全球格局將發生深刻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