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A股市場行情回暖,券商們紛紛展開了一場激烈的“價格戰”,以爭奪兩融業務的市場份額。各家券商通過壓低融資利率來吸引目標客戶,融資利率低至3.5%,成為市場的一大亮點。
在這場爭奪戰中,券商們不僅在利率上展開競爭,還在宣傳手段上各出奇招。一些從業人員在社交媒體上發布“賣慘哭訴”的短視頻,聲稱因兩融業務利率低而業績不佳,以此吸引潛在客戶的關注。這些視頻不僅增加了宣傳效果,也反映了券商員工為業績所承受的壓力。
然而,券商在營銷兩融業務的過程中也暴露出一些問題。部分業務人員片面強調市場行情和融資成本低等有利因素,而對交易風險輕描淡寫甚至只字不提。這種行為可能構成誤導性宣傳,一旦投資者因誤導而遭受損失,券商可能需要承擔相應的民事賠償責任。
據業內人士透露,券商在推廣兩融業務時,通常會關注客戶的資金體量,而較少進行風險評估。這導致一些不具備足夠風險承受能力和投資知識的投資者也參與了高風險的兩融業務。為此,律師提醒投資者,在選擇券商和開通兩融賬戶時,應充分了解業務風險,并謹慎評估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
隨著A股融資融券余額的持續增長,券商對于兩融業務的積極推動有目共睹。然而,在追求業績的同時,券商也應加強風險管理和投資者教育,確保業務的穩健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券商在營銷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但投資者對于兩融業務的需求依然旺盛。這主要是受到市場行情向好和信貸工具受限等多重因素的驅動。在“信貸工具”入市受限的情況下,通過券商開立兩融賬戶成為合規且門檻相對較低的“加杠桿”方式。
然而,投資者在選擇券商時也應保持警惕,避免被一些券商以低利率為誘餌而忽略后續服務的短板。一些投資者在社交媒體上吐槽,稱部分券商在行情好的情況下出現融資額度不足的問題,影響了他們的投資計劃。因此,投資者在選擇券商時,除了考慮利率因素外,還應關注券商的資金實力、券源情況以及服務質量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