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2024年前三季度經濟數據的公布,中國經濟增速呈現出逐季下滑的趨勢,分別為5.3%、4.7%和4.6%。這一趨勢引發了廣泛關注,特別是要實現全年5%左右的增長目標,第四季度需達到5.5%的增速,面臨巨大挑戰。
從美元GDP占比來看,中國相對于美國的比例也有所下降,從2021年的77%降至2024年前三季度的61.7%。這一變化進一步凸顯了中國經濟面臨的壓力。
鴻學院在年中分析會上指出,中國經濟的主要矛盾在于銀行資產負債表的惡化,特別是房地產和股市的貶值,影響了消費和民間投資的活力。同時,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了未來五年的經濟改革頂層設計,為經濟發展指明了方向。
為應對經濟增速下滑,中央和地方密集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包括穩定消費、提振民營經濟、提高外資利用質量等。這些政策的實施,在不同程度上推動了經濟的復蘇。例如,9月以來,工業、外貿、股市、樓市等領域出現了積極變化,PMI重回擴張區間,貿易順差飆升。
然而,盡管有這些積極信號,中國經濟仍面臨諸多挑戰。外媒的報道顯示,中國股市在刺激計劃幻滅和特朗普當選的擔憂中波動,雙十一購物節的吸引力下降,外商直接投資減少。同時,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和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也給中國經濟發展帶來了不利影響。
面對這些挑戰,國家發改委指出,必須構建以內需為主導的國內大循環,以實現高水平的自立自強。鴻學院也將在本周六的微課堂上,與公眾共同探討中國經濟的現狀和未來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