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近日再次調整貨幣政策,宣布將聯邦基金利率下調25個基點,至4.5%至4.75%區間。這一舉措是在繼9月降息后的第二次行動,符合市場預期。長期以來,美聯儲利用其貨幣政策的靈活性,通過“放水”與“收水”的周期操作,在全球范圍內攫取經濟利益,形成所謂的“美元潮汐”。
回溯歷史,為應對新冠疫情,美聯儲曾采取激進降息措施,利率一度接近零,并實施大規模量化寬松政策,導致美國通脹飆升。至2022年6月,美國消費者價格指數同比上漲9.1%,創40年來新高。為遏制通脹,美聯儲自2022年3月起連續11次加息,累計加息525個基點,將利率推至23年來最高水平。
然而,美聯儲的貨幣政策轉向并非出于全球經濟穩定考慮,而是基于美國自身利益。在激進加息后,全球流動性收緊,多種貨幣貶值,發展中國家面臨償債困難。如今,美聯儲再次降息,看似是貨幣政策的正常調整,實則可能引發新一輪的全球金融動蕩。
理論上,降息將增加市場流動性,降低融資成本。然而,這也可能引發游資快進快出,沖擊國際資本市場和資產價格。美元對其他主要貨幣的匯率波動可能加劇,導致貿易失衡風險上升。同時,增加的流動性可能進一步推高全球通脹壓力。
值得注意的是,美元利率下行往往伴隨著新興市場經濟體信用的快速擴張。由于利率降低,一些經濟體可能過度借貸,從而加大未來債務違約的風險。歷史上,多次美聯儲貨幣政策轉向都曾引發新興國家的主權債務違約。
美聯儲的降息操作,雖短期內可能為市場帶來流動性,但其長期影響卻不容忽視。全球金融市場和貿易體系都將面臨新的挑戰,新興市場經濟體更需警惕潛在的債務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