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媒體報道稱賽力斯正式布局人形機器人市場,并成立了合資公司重慶賽力斯鳳凰智創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鳳凰智創”)來承接這一新業務。鳳凰智創由賽力斯和重慶市財政局控股公司合資成立,注冊資本約為12.2億元,注冊時間為2023年12月29日,法定代表人為許林。
據悉,賽力斯已在公開平臺上發布了與具身智能、人形機器人相關的招聘信息,以吸引相關領域的專業人才加入,一張截圖顯示,產品經理C端月薪最高可達4萬元。賽力斯在今年9月14日還申請注冊了ROBOREX商標,并在10月12日拿到了受理通知書,這進一步表明了其在人形機器人領域的決心和投入。
盡管賽力斯方面對于入局人形機器人的具體細節尚未回應媒體詢問,但根據相關券商提供的信息,鳳凰智創目前已有約200名機器人研發人員。如果一切順利,該公司有望在明年年底實現人形機器人的量產。
這一舉措不僅體現了賽力斯在技術創新上的前瞻性,也順應了重慶市大力發展機器人產業的趨勢。日前,重慶市經濟信息委官網發布了《重慶市“機器人+”應用行動計劃(2024—2027年)》,明確提出到2027年,重慶市將創建一批“機器人+”應用場景,并重點發展一批中高端機器人。屆時,機器人重點應用領域將涵蓋制造業、農業、智能建造、公共服務等多個領域。
業內人士指出,汽車企業布局人形機器人具有產業鏈優勢。汽車產線產能可以滿足人形機器人配件的需求,很多汽車核心零部件在調整后可以復用到機器人上。做出來的人形機器人也可以率先在本品牌的4S店中投入使用,作為營銷接待機器人,提升用戶體驗和品牌形象。
事實上,車企進軍人形機器人領域已有先例。特斯拉早在2021年便宣布了人形機器人的設想,并在2022年展示了其人形機器人的第一版動態模型。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甚至認為,人形機器人未來的市場空間比汽車更大。他在2024股東大會上表示,未來人形機器人與人類的數量比將超越1:1,甚至達到2:1的驚人比例,預示著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將擁有100億至200億臺的龐大容量。
國內方面,小米兩年前發布了人形機器人CyberOne,小鵬則在去年的科技日上首次展示了自研的人形機器人PX5。今年年初,東風汽車提出了“具身智能體”概念,并發布了汽車具身智能體架構。4月份,奇瑞汽車也進軍人形機器人賽道,聯手AI公司Aimoga共同研發了人形機器人Mornine。現代汽車、比亞迪、上汽集團等國內外車企也通過投資機器人企業的形式,布局了人形機器人市場。
賽力斯的股價也在近期表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截至11月4日收盤,賽力斯漲停,報價125.32元,總市值達到1892億元,創下歷史新高。近一個月以來,賽力斯股價累計上漲超過38%,反映出市場對其新業務布局的高度關注和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