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在西安市委市政府主辦的第8屆“硬科技大會”上,西安財金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簡稱“西安財金”)與9家單位共同簽署發起成立西安市“中試+投融資”創新聯盟的倡議書,正式啟動創新聯盟工作。
記者獲悉,該聯盟是陜西首個以“中試”環節為紐帶的聯動工作機制,將以科技金融為抓手打通西安科技成果轉化堵點。
緊盯中試:打通資源橋梁
在“三項改革”試點兩年多以來,陜西科技成果轉化進入深水期。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6月底,陜西試點單位擴大至156家,共有9.3萬項成果實施單列管理,已有2.5萬項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科研人員成立科技成果轉化企業1572家。高校資源密集的西安市,已然成為主要戰場。
為進一步促成科技成果的順利轉化,西安財金作為主發起人,將聯盟服務對象定位于“中試階段”,并將此階段作為關鍵點。
概念驗證是首要挑戰,早期成果與市場匹配度存疑,長期扎根于科研的教授對于成果產業化前景難以準確判斷,項目能否以市場普遍接受的方式獲得商業收益尚不可知。例如投資難,科技成果在實現批量化生產之前,往往耗時較長且資金需求巨大,創投機構與商業銀行都難以對這種子企業做出投資決策。尤其是后續資源接洽難,面對體量較早的早期資本,科創主體難以獲得必備資源,包括實驗及辦公場地、上下游客戶、人員招聘、公司治理等。
對此,在西安市財政局與西安市科學技術局的支持下,西安財金牽頭發起的“中試+投融資”創新聯盟,定位于集概念驗證、中試熟化、孵化培育、技術應用、投貸聯動于一體的“線上+線下”科技公共服務平臺,集中化解“中試”痛點。
在組建過程中,西安財金跨部門、跨市場協調了大量資源。首批亮相的10家成員單位覆蓋了陜西省知名的高校院所、成果轉化中心、科創金融及中試服務機構。
對于中試階段最緊迫的資金需求,西安財金表示,將以市科技局創新推出的西安市科技成果轉化“先投后股”對“中試”企業進行重點賦能。在機制創新中,將過往傳統的“科技補助”資金轉化為最高可達200萬元額度的早期股權資金,并在“轉股”后建立股權退出獎勵機制,將收益的50%獎勵給企業成果轉化核心團隊。
基于西安財金對科創企業的精準賦能,陜西創投協會、浦發銀行西安分行亦紛紛加入聯盟,從而為“中試”企業撬動了后續資金的有效接續。出現在名單中的還包括西安蜂鳥中試科技有限公司,定位于瞄準先進制造、新材料等賽道的中試服務機構。
在倡議現場,西安財金黨委書記、董事長任紀剛表示,西安財金將持續拓展“朋友圈”,吸納更多高校科研院所、投融資機構、中試服務機構、產業鏈龍頭企業等相關單位加入聯盟,并通過線上科技金融平臺與線下季度性活動不斷推動西安科技成果轉化加頻加深。
“組合拳”形成:西安財金全力向科創
西安財金成立4年以來始終專注科創企業培育,目前已形成了獨特的組合打法。
第一是實現了投資覆蓋全周期,有效推進了西安“科創生態”的積極成長。
在支持科創這場“接力賽”中,西安財金已形成流程閉環,先后布局了種子期的“先投后股”,天使期的科創天使基金,成長期的龍門成長基金,退出期的S基金。
其中規模達到100億元的創新基金,已累計投資決策市場化子基金54支,總規模359.92億元,落地項目519個,支持國家級、省級專精特新企業達201家。
與此同時,為了進一步激發西安的創業熱情,西安財金設立全市第一個“人才基金”,目前已決策項目43個,決策金額超2.4億元,直接扶持國內外頂尖、國家及地方領軍人才91人。
第二是實現廣度協同,在內部形成了“股債聯動”。
西安財金通過布局租賃、擔保、保理等金融板塊,與基金矩陣實現了積極聯動。典型案例是2024年6月,創新基金向科創企業奇芯光電投資7000萬元之時,還調動旗下財金租賃提供1億元的設備融資,協調“友軍”西科控股提供6000平廠房,助力企業短時間內實現產能翻倍,新增就業人數500余人,解決企業產能不足的“燃眉之急”。
擔保業務在股債聯動中扮演了更重要的角色。數據顯示,財金擔保設立的“科創擔”已累計完成1302戶瞪羚、專精特新等科創企業的流動性支持,并以2024年新增497戶、13.82億元的規模位列全省第2。財金租賃今年以來儲備的50余個項目無一例外是科創企業,并以近13億元的新增投放額位列全省第3。
西安財金表示,此一模式為科創企業提供“雙向賦能”之際,也優化了獲客條件,基金投資盡調與債權投資盡調的充分打通,既可以在第一時間為企業融資提供“蓄水池”,也在第一時間擴大了自身業務的“標的池”。
第三是向下扎根,不斷強化西安核心產業的“比較優勢”。
為了配合陜西省將光子產業列入未來產業的重大戰略部署,西安財金早在2022年12月即參與中科院西安光機所旗下的轉化主體“西科控股”10億元級別的B輪融資,2024年10月,旗下的穩遠智領基金再次加注。
西安財金表示,公司已對西安市六大支柱產業、19條重點產業鏈實現了全覆蓋,并且突出了光子、半導體及集成電路等重點產業鏈,核心支撐點就是與以西科控股為代表的全國頂級科技源頭形成了緊密的戰略協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