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江舟
這個雙十一,直播間里靜悄悄。
頭部達人廣東夫婦在抖音雙十一進行的多場直播,比如10月25日潤百顏專場、28日珀萊雅專場,被網友指出主動鼓勵退款,身后更是有人直接舉著“1號鏈接+2號鏈接合并付款,付款后退其中一單”的牌子。根據兩個鏈接的相對價格估計,被如此退掉的銷售額最高可以占整場一半。
而且,如此效仿的主播不止是廣東夫婦,許多主播都開始采取類似拉高GMV的操作。筆者特地觀察了一些直播間,發現從珀萊雅、夸迪到可復美,很多品牌都“中招”了。
盡管在主播們的話術中稱是為了湊單滿減,美其名曰“薅平臺羊毛”,但相似的話術背后,進一步凸顯的一個現實是,曾經鋒芒畢露、儼然要取代貨架電商的直播帶貨模式,如今卻似乎正在成為流量數字的游戲。
美妝行業是直播帶貨的最基礎賽道,也是抖音電商的核心行業之一。然而,就是這樣一個被寄予厚望的重點賽道,銷售額不僅幾乎沒有增長,甚至可能還存在大量注水的嫌疑,直播帶貨這門曾經風光無限的生意,到底怎么了?
抖音電商的困境
直播間的賣貨生意,近幾年越來越不好做了。本來被視為電商后起之秀的抖音,如今卻迅速陷入了增長瓶頸。
據媒體轉引國信證券的報告,抖音2024年上半年內容場增速跌至個位數,貨架場缺乏獨立造血能力,GMV增速從60%多下滑到20%左右。
而銷售額的變化也直接反映到了財務數據上。據晚點LatePost報道,前三個季度,字節中國區單季度廣告同比增速從40%左右跌到了17% 以內,不僅如此,過去兩個季度均沒有達成既定目標。
為什么在短視頻和直播間激情購物的人開始變少了?
原因其實也很簡單,近期頻繁出現的主播翻車事件讓更多人發現,直播間似乎并沒有最初看起來那么香,在失去價格優勢之后,相比貨架電商的簡單直接,在直播間需要“蹲貨”的時間成本,直播購物的性價比正在變得越來越低。
當然,各個平臺都在進行直播帶貨,但由于抖音電商起步較晚,相比于傳統電商平臺如淘寶、京東等,用戶在抖音上的購物習慣尚未完全形成,復購率較低。加之退貨率較高,尤其是在某些品類如女裝、珠寶等領域,這無疑增加了運營成本,影響了商家的積極性。
當抖音平臺開始零增長,首先被困住的就是商家。10月10日,之前高調“入抖”的三只松鼠發布其2024年前三季度業績預告,雖然利潤大漲,但整體經營情況并不穩定。
有媒體統計發現,三只松鼠雖然營收大幅增長,但凈利率卻幾乎只是同行的一半。上半年,其凈利率僅為5.71%,而洽洽食品的凈利率為11.62%、鹽津鋪子達13.03%。三只松鼠的經營并不穩定,一季度盈利3.08億元,二季度卻虧損0.19億元,盈利能力波動較大。
這背后,是三只松鼠為了提升性價比而不斷壓縮利潤空間,同時砸錢做營銷擴大影響力的策略。上半年,公司銷售費用同比上漲79.37%,達8.94億元,其中推廣費及平臺服務費增加約3億元,漲幅高達98%。
大品牌尚且如此,中小商家更難賺錢。作為商家抖音店鋪顧問的水松咨詢創始人張陽在今年618大促結束后詢問了近180名客戶,發現其中在活動期間不虧錢的不超過20名。羊毛出在羊身上,最后承擔增長瓶頸成本的,還是入駐平臺的商家。
直播電商的焦慮
抖音電商的增長焦慮背后,也是直播電商增長勢頭的放緩。
從2018年至2022年,我國直播電商市場規模實現了從0.14萬億元到接近3.5萬億元的飛躍,尤其是2019年和2020年,受疫情影響,直播電商迎來了爆發式增長,市場規模分別達到了0.44萬億元和1.29萬億元,同比增長率高達214.29%和193.18%。
但進入2023年,直播電商的增長勢頭明顯放緩,而從短視頻內容賽道切入電商的抖音,也成為了直播電商發展勢頭轉折的一個標本。這當然與市場本身有直接關系。隨著直播電商的普及,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已經熟悉并接受了這種購物方式,這意味著新用戶的增長空間變小,獲取新用戶的成本也在上升。
競爭的加劇使得平臺和商家面臨更大的壓力。在直播帶貨領域,快手、視頻號等也在積極布局電商業務,加劇了市場競爭。而貨架電商在傳統的“貓狗”巨頭之外,還有主打百億補貼的拼多多,更是從社交層面完成了商業閉環。在紅海競爭的環境下,直播電商的想象力空間正變得越來越窄。
但這些可能都可以通過商業和營銷暫時解決。直播電商模式真正的致命傷是,用戶在刷短視頻時“看廣告”的時長不可能無限增多,容忍度也是有限的,這也意味著抖音商業化投放、內容電商和生活服務的規??偤痛嬖谝粋€客觀的天花板。
如今,消費者對直播內容的要求越來越高,早不再滿足于簡單的商品展示,而是尋求更加專業、有趣、有深度的內容,這對主播的專業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增加了內容制作的成本和難度。
這也進一步暴露的是短視頻平臺的底層矛盾——到底如何在內容和商業之間實現最合理的平衡?而對于傳統貨架電商來說,這個致命問題,卻是天然不存在的。當消費者打開電商平臺時,就天然能夠接受所有的商品廣告,而內容平臺,則需要更明確的邊界感,這也是直播電商的商業模式焦慮所在。
在壓力之下,抖音為了繼續增長,也開始逐漸回歸到不消耗信息流的貨架場上來。到去年年底,抖音包括商城、商品卡、店鋪在內的“貨架場” 銷售額占大盤比例達到 37%,今年 618 大促期間,這一比例進一步提升至接近 40%。
這一舉措也帶來了成效,抖音電商的月活躍客戶數量從年初的 3.8 億上升至今年年中的 4 億多,團隊復盤時認為主要是靠貨架場拉動。
但新的問題也隨之出現:多數用戶打開短視頻平臺的目的還是為了刷信息流,如何吸引用戶逛貨架,給產品經理提出了直接挑戰。更為重要的是,電商并非是一個完全沒有門檻的行業,商業生態的運營、供應鏈的保障、平臺規則的搭建,每一項都不是一蹴而就,而需要長期的投入才能實現。貨架用戶的標簽體系與主播帶貨是完全不一樣的邏輯,如何分配貨架流量,也成為了運營的新挑戰。
抖音電商面對這兩大難題的解法是低價,用低價吸引客流,用比價分配流量。但顯然,在各家電商鏖戰低價戰時,這一策略的邊際效應是逐漸遞減的。
有媒體報道,盡管抖音電商內部已經有了心理準備,追求低價會導致銷售額增長放緩,但自二季度以來,銷售額的增速滑落之快還是超過了公司預期。然而到了這一時刻再調整以低價為導向的策略已經為時過晚了,可以看到的是,雙十一前期在努力扶持大品牌和大主播,但成效一般,這是因為,用戶的標簽已經被此前一輪的低價給洗亂了。
重新思考電商行業
到了今天這個階段,或許也是時候重新思考電商行業了。
媒體人張磊列舉了一組具有標識性的數據:抖音雙11搶先期美妝GMV是90多億,但天貓預售當晚2小時就賣100億,超過抖音10天總和。
這指向了一個方向,起碼在雙十一這場全網競賽中,直播電商和貨架電商的攻守勢正在發生逆轉。
回到前面提及的主播主動“注水GMV”的行為也可以發現,直播電商走到今天,過剩的泡沫正在掩蓋曾經模式創新的能量。曾幾何時,大家認為直播電商的出現,有效解決了商家和消費者之間的多渠道選擇困難和不對稱的信息差,能夠最大程度降低消費者購物成本,但現實是,消費者在直播間的體驗,可能并不如此前的美好想象。
傳統電商平臺經過多年的發展,積累了大量的用戶數據和購物行為記錄。通過不斷優化搜索和推薦算法,這些平臺能夠為用戶提供更加個性化和精準的商品推薦。這種智能化的服務不僅提升了用戶體驗,降低了用戶的決策成本,也提高了轉化率和用戶滿意度。
反過來,貨架電商還可以通過大數據分析用戶行為,進行精細化運營。比如通過用戶搜索記錄、瀏覽歷史和購買記錄,平臺可以精準推送相關商品和優惠活動,提高用戶的購物頻率和客單價。這種數據驅動的運營方式有助于提升整體的運營效率和盈利能力,也不會像短視頻內容電商那樣引發受眾的抵觸心理。
而且,貨架電商模式通常與成熟的物流體系和完善的售后服務相結合。用戶在下單后可以及時跟蹤訂單狀態,享受快速配送服務,并在遇到問題時獲得及時的售后支持。這種穩定的購物體驗是短視頻和直播電商短期內難以完全復制的。
此前業界一直有討論認為,貨架電商不適應短視頻時代。但從這個雙十一來看,讓電商回歸電商,可能才是真正可持續的未來。
潮水退去時才知道誰在裸泳。電商行業遠沒有看起來那么簡單,越到后期越意味著對生態運營、平臺建設等綜合能力的考驗。而隨著短視頻平臺的直播電商也開始逐漸向貨架電商靠攏,這個雙十一可能正是一個具有標志意義的轉折點——電商平臺的核心競爭力,最終還是需要回歸到做生意的邏輯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