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英國作為美國的核心盟友,其最大的助力就是接納美元以及融入到美元體系當中,進而快速地推動美元成為全球貨幣。按理來說,在中美博弈的當下,站隊美國的英國應該極力地阻止中國才是。
然而沒想到,近日英國的大型銀行匯豐宣布其香港分行將加入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而這也就意味,以前從中國融入歐美體系轉變為英國開始融入中國體系了,英國這是要開始放棄擁護美元地位了嗎?英國為何此時選擇和中國合作?美元的地位要動搖了?
英國銀行開始助推人民幣
英國一向走在世界潮流之前,當所有人都還在詢問美元的統治之路還能走多久的時候,英國卻已經開始行動,不但和我們加強合作,甚至直接參與我們的結算系統,英國已經開始嘗試擁抱東方了。
近日,根據相關的媒體報道,作為英國百年銀行的匯豐銀行其官網發布了這樣一篇聲明,那就是匯豐的香港銀行將作為直接參與者加入人民幣結算系統,進而推動人民幣的使用。
可以說,這是具有很大影響力的事情,因為我們都知道,美元是全球主要的結算貨幣,其無論到哪里只要是美元都可以使用。但是很多人不清楚的是,在美元的背后更有著發達的達結算系統在支撐其能在全球范圍內快速流通,其就是swift結算系統。
對于這一點,我們從美國制裁俄羅斯就能看到,俄羅斯作為全球主要的能源出口國,因為俄烏沖突的原因,直接被美國踢出了swift系統。這就意味著,俄羅斯雖然有龐大的能源,但是卻無法正常交割,銀行之間無法互通,這就相當于俄羅斯在全球結算面前直接成為了孤島。
而這一切都掌握在美國的手里,這也是為何一直以來我們都在大力的推動人民幣提款權,就是為了在Swift系統內部提高人民幣的結算地位 ,但是這樣終歸是有限的。更何況在全球經濟增量不足,中美爭奪存量的當下,美國還會讓渡其金融利益嗎?
我想這種可能性非常小,而且我們也看到了俄羅斯的遭遇,一夜之間美國就能將俄羅斯從金融世界抹除,那即使我們提高了人民幣結算的比例,但是難保美國不會這樣做。
所以為了安全,最好的方式就是推行自己的結算系統。所以就有了人民幣結算系統。毫無疑問,人民幣結算系統的誕生就意味著和Sswift系統具有競爭優勢。中國人民幣結算系統越成熟以及使用的銀行越多,那就意味著,美元系統的用戶在減少,久而久之,美元的地位也是必然下降的。
而之前我們單方面推動,由于沒有太多銀行加入導致即使有企業想用人民幣結算,但是沒有銀行對接也是無法快速地完成。這就如同我們已經織好了結算的網,但是在終端對接的入口方面卻遲遲無法推進,而現在英國銀行的加入,這勢必將給更多企業提供用人民幣結算的選擇。
而且我們要知道,英國的金融地位可是僅是低于紐約的存在,更何況在英聯邦體系內英國金融體系依然是具有很大的話語權的,而今天英國銀行選擇加入人民幣結算體系進而從阻礙人民幣成為助推人民的推廣者可是說這是巨大的轉變,而這也就意味著,英國也開始為未來布局了。
英國背后的深思
誰贏他們跟誰,可以說這是不變的道理。因為大國只有一兩個但是小國卻有很多,而每一個國家其本質都是想讓國家強大人民富足,過去美國一枝獨秀,而在未來呢?所以,想保住今天的地位,英國也是需要做出選擇了。
我們都知道,英國是發達國家,但是當我們今天想著英國依靠什么而富足的時候,似乎想不到什么東西,因為英國的輝煌都在過去,曾經的日不落帝國無論是疆域還是科技都是領先世界的。但是到了今天,英國卻逐漸地開始走下坡路。
其實這是因為工業的發展必然是向著更加復雜的方向發展,以前英國可以憑借幾千萬人口就能推動科技革命,而后來美國則需要上億的人口,而到了我們這是,則是十億人口規模的推動。
所以說,科技的發展復雜程度直接導致了英國在科技領域的逐漸落寞,而唯一剩下的就是英國的金融體系。所以我們看到,今天英國2023年的進出口貿易額為13121.6億美元左右,僅僅只占到全球的2%左右,而其英鎊在全球占比中卻在7%左右。
從這里我們能夠看到,按照貿易額來算,人民幣是被大大低估的,而英鎊卻是被高估的,當然美元也是如此。
而這也就意味著英國是極力需要保持自己的金融地位的,因為只有這樣英國才能保持自己發達國家的地位,同時也才能保證自己五常的席位。
畢竟,印度已經對英國發起了挑戰,作為新加坡學者的馬凱碩就表示G7是夕陽俱樂部,而作為正在崛起的印度應該擁有一定的權利,而英國應該把這個席位讓給印度。
可以說,當下不光是美國的地位受到了挑戰,就連英國也是如此。
俗話說,大樹底下好乘涼,以前可以在美元體系下繼續保持自己的地位,但是在美元都受到挑戰的當下,英國還能保證自己的地位嗎?
而且之前英國之所以脫歐,就是因為受到歐盟的掣肘,所以想和美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進而成為美國和歐盟之間的貿易橋梁,然而計劃卻趕不上變化,英國脫歐了,但是美國卻沒有答應英國的請求。
而今天英國不是城市宣布破產就是國家宣布破產,這都在說明,英國已經失去了源動力,需要給自己找到經濟增長的源動力,而今天的人民幣就是最好的選擇,更何況美國的大選誰也不知道會是什么結果。
而且在美國極力維護自己利益的當下,還會讓渡權利給英國嗎?我想這是很難的,現在美國想保證自己不讓自己的盟友多出血就已經不錯了,所以說,英國該尋找另外一個大樹了,畢竟良禽擇木而棲。
更何況,當前的美國霸權之路已經險象環生了。
美元的統治將崩潰?
今天英國的加入只是開始,未來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國家選擇加入人民幣體系,這對于美國來說,并不是說是一個漸進的過程,而是一個量變引起質變的過程,而這也就意味著美元的統治將快速的瓦解。
如果說當下最合理的模式是什么,那就是多少貿易量則其貨幣份額占比多少,但是今天的美元依然占據了絕大多數。在跨境貿易結算領域美元占比在83%左右,但是在金融融資領域美元占比更是在9成左右。
而之所以美元占比會如此之高,則是因為全球給美元讓渡了金融的權利,其目的就是為了能夠在美元體系能更好地貿易,同時還能得到美國科技以及金融的扶持。
更何況以前的美國還是全球最大的工業國和貿易國,而當下美國卻完全喪失了這部分能力,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全球給美國讓渡金融權益的同時,美國給全球讓渡了制造業權益。
最后的結果就是美元完成成為了寄生,而且是寄生在全球制造業以及發展中國家的身上,而當下全球科技大停滯,國際貿易增量不足,但是美國的金融擴張卻并沒有停下腳步。
反而是全球經濟增長緩慢,但是美元超發卻在加快,而這就導致了,美元不僅寄生而且是快速的吸血,最后的結果必然是發展中國家無法忍受最后反抗。
而當下美國的債務情況也不允許美國放慢債務擴張的腳步,那最后的結果必然是收割和反抗之間的對決,而當下已經很明顯地看到,美元此次加息并沒有獲得自己想要的結果,那未來只會加速美元的衰敗。
而當下不光是英國在做選擇,就連日本都剛和我們續簽了2000億的貨幣互換協議,而這也就意味著,美元的下坡路比我們想象的要快。
而從美國的教訓我們就能看出,一切的事物都是有正反兩面的,曾經的美國何嘗不是全球最大的工業國呢?為何會走到今天這一步,是值得我們思考的,畢竟這條路我們正在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