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市政供水是指城市自來水供水企業通過公共供水管道及其附屬設施,向單位和居民的生活、生產和其他各項建設提供用水的方式。
市政供水工程一般包括:水源地取水工程、輸水工程、水處理工程、調蓄工程、加壓提升工程以及遍及城市的配水管網工程等。市政水處理工藝的目的是使天然水源的原水經過處理水質達到《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的要求。
常見的市政飲用水水源種類為地下水水源和地表水水源,由于水源種類及原水水質的不同,其處理方法和工藝也各不相同。
圖表1:市政飲用水的水源種類及特征
目前,城市供水的流程大致如下:水從水源地輸送至水廠——經混凝、沉淀、過濾、消毒等工序處理——通過主支管網輸送到千家萬戶。對于一些小區的高層建筑,通常還需要采取水箱加壓、消毒等措施進行二次供水。
二次供水是指單位或個人將城市公共供水或自建設施供水經儲存、加壓,通過管道再供用戶或自用的形式,是城市供水系統(原水供應、制水生產、清水輸送、二次供水)四大環節的最后一環。
圖表2:自來水從生產到入戶的主要環節及流程梳理
國際水務巨頭威立雅水務、蘇伊士環境、英國泰晤士水務公司(簡稱“泰晤士水務”)和柏林水務集團(簡稱“柏林水務”)在全球范圍內開展供水及污水處理業務,先后紛紛進入中國水務市場,綜合競爭實力較強。
在20世紀末前后中國以對外資招商為主導的PPP的上半場中,威立雅、蘇伊士、泰晤士水務、柏林水務、里昂水務等一起引領了中國水務市場的發展,項目主要分布于上海、天津、重慶等一、二線及省會級城市。
2003-2004年,英國泰晤士水務集團、柏林水務、里昂水務集團、香港國泰國際等陸續收縮或者直接退出中國水務市場。
近年來,威立雅、蘇伊士等外國領先企業逐步在國內的市政污水領域進入守勢并轉戰技術難度更高的危廢處理領域和工業市場。
截止2023年底,威立雅為大中華區1,542萬名居民供應飲用水、向管網輸入16.2億立方米飲用水。蘇伊士在中國建造了逾400座飲用水及污水處理廠。
圖表3:國際水務巨頭在華供水業務歷史及發展階段梳理
當前,中國市政供水行業呈現市場化不充分、市場格局分散的特點。水務企業中,能夠跨區域布局供水業務的企業非常少,只有實力強大的國企或上市公司才能實現跨省份供水業務布局。
以供水量計算,根據各公司發布的公開數據整理,粵海控股以48.42億噸的供水量排名第一,并大幅領先其他龍頭企業,其城市供水業務主要由粵海水務股份及粵海水務控股負責運營,業務范圍包括江蘇、廣西、廣東、海南、江西和安徽的部分區域,控股的自來水子公司數量超過50家。
圖表4:截至2023年9月底廣東粵海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供水業務產能情況(萬噸/日)
另一個供水巨頭北控水務集團,截至2022年末公司已在貴州、福建、廣東、湖南、河北、山東、河南、廣西及內蒙古等9省區運營122座水廠,2022年公司國內市場實際供水總量達20.8億噸。
供水總量超過10億噸規模的還包括深圳市水務(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城投水務(集團)有限公司、廣州市自來水有限公司、中國水務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等水務巨頭。
圖表5:2022年中國主要市政供水龍頭企業及供水總量(億噸)
更多關于市政供水行業的全面數據和深度研究,請查看獨家發布的最新版《2024年中國市政供水行業專題調研與深度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