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
——本文為“騰訊音樂”篇。
出品|
研究員|王曉瀟
騰訊音樂是國內在線音樂平臺領頭羊,旗下有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全民K歌及懶人聽書等品牌。至今年二季度,騰訊音樂在線音樂月活躍用戶數超過5.7億人,付費用戶數1.17億人,兩項指標均是第二名的2倍之多。
日前,騰訊音樂發(fā)布了首份ESG報告,介紹公司在規(guī)范數字音樂版權、探索AIGC技術應用及合規(guī)責任、加強平臺用戶隱私保護等多領域的舉措與成果。然而,首份報告也存在量化數據不足的問題。
曾被通報過度收集用戶信息 整改后未再違規(guī)
自2020年3月起,MSCI將騰訊音樂ESG表現納入評級范圍。目前,騰訊音樂五次評級調整中均保持BB級。在騰訊音樂的ESG報告中,公司將用戶隱私安全列為ESG工作最重要的議題。而在最新一次的ESG評級顯示,MSCI認為騰訊音樂在隱私和數據安全議題落后于同行。
圖:MSCI官網顯示的騰訊音樂ESG評級
根據工信部公開信息顯示,QQ音樂曾在2021年被通報存在過度收集用戶個人信息的問題,在整改后,此后并未再有新的監(jiān)管通報或類似違規(guī)問題的報道。
這可能與騰訊音樂此前并未在財報、業(yè)績交流會等公開渠道全面闡述其在隱私保護和數據安全方面的管理方式、具體措施及成果有一定關系。公司的首份ESG報告中顯示,騰訊音樂目前已擁有較為完整的隱私保護管理機制。QQ音樂、酷狗音樂、全民K歌和懶人聽書等騰訊音樂旗下產品,均已獲得中國國家網絡安全分級保護三級認證。
在責任歸屬上,公司的安全管理部門、法務、內審以及業(yè)務部門的數據安全責任人共同對用戶隱私和數據安全進行管理。公司還成立了個人信息保護和數據合規(guī)工作組,負責用戶信息管理和數據合規(guī)工作。不過,在ESG報告中并未透露工作組的成員構成、具體職責權限以及匯報層級。
在數據處理上,收集、使用存儲以及銷毀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騰訊音樂有著嚴格規(guī)范的管理機制。例如最小化收集個人信息并將相關數據在中國境內存儲;用戶刪除在騰訊音樂平臺產生的聽歌歷史和播放列表等個人信息后,公司會在銷毀或匿名化相關用戶數據;與第三方合作時,會告知用戶哪些數據被共享、如何共享以及與誰共享。
騰訊音樂還在報告中透露,新版本發(fā)布前,均會由騰訊的lingxi系統以及騰訊音樂專有的linglong系統進行與個人隱私密切相關的前端數據合規(guī)性測試,通過產品后才會上線。但目前尚未有公開資料介紹上述兩個合規(guī)系統的具體信息。
與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版權糾紛不斷
在騰訊音樂的首份ESG報告中,公司將知識產權保護議題置于ESG工作的顯著位置,緊隨隱私保護之后,成為實質性議題矩陣中的第二大重點。
圖:騰訊音樂2023年ESG實質性議題矩陣
根據ESG報告中介紹,騰訊音樂的知識產權保護工作主要由版權合規(guī)、知識產權、執(zhí)法訴訟3個團隊共同管理。上述三個團隊各有專攻,版權合規(guī)團隊負責版權相關的法律評估、采購、授權以及合規(guī)方面的工作;知識產權團隊負責專利商標以及非音樂版權的申請維護和爭議解決;執(zhí)法訴訟團隊負責識別侵權行為和訴訟和調解。
騰訊音樂還采用區(qū)塊鏈技術保護創(chuàng)作者的知識產權,公司與 “至信鏈” 合作,自動在區(qū)塊鏈上記錄版權,為音樂家提供有效的版權保護。在完成音樂作品后,版權所有者可以通過申請版權注冊獲得證據保存證書,進一步確保自身的權益。
為了打擊侵權行為,維護內容生態(tài),公司建立“知識產權侵權黑名單”體系:構建一個專門針對屢次或嚴重侵犯知識產權的黑名單數據庫。對于被列入黑名單的新上傳內容,若審查認為存在侵權,相關材料會被平臺刪除。
2023年,騰訊音樂表示版權保護工作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公司在優(yōu)化版權檢測工具的算法并擴展數據庫,提高了侵權內容識別的準確性和效率,并與合作伙伴協作打擊知識產權侵權行為。在知識產權教育方面,公司邀請專業(yè)人士,組織近50場次的培訓活動,為2000余人進行音樂版權、侵權案例分析及AI合規(guī)性等多個方面的培訓。
但與此同時,騰訊音樂與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因為音樂版權問題糾紛不斷。近年來,騰訊音樂旗下的QQ音樂、酷我音樂、酷狗音樂等平臺,均因未經許可使用音著協管理的音樂作品,被北京、杭州、深圳等多地法院認定構成侵權并承擔賠償責任。音著協認為,騰訊音樂旗下平臺長期存在未征得著作權人許可和支付相關著作權使用費的情況下,大量使用音著協管理的音樂作品的現象。對此,音著協選擇訴諸法律。
今年10月,音著協在公眾號刊文稱,收到法院一審判決書,法院審理認定QQ音樂和全民K歌的行為侵犯了涉案音樂作品的信息網絡傳播權,應承擔停止侵權并賠償損失共計人民幣6.5萬余元。今年8月和4月,騰訊音樂因旗下音樂平臺未經授權使用音著協管理的歌曲,被判令賠償10萬余元。去年12月,酷狗音樂和酷我音樂也分別被廣州和北京的相關法院判處停止侵權并賠償經濟損失。
與中興通訊達成戰(zhàn)略合作 已關注AIGC內容創(chuàng)作
10月23日,中興通訊發(fā)布信息稱與騰訊達成戰(zhàn)略合作,未來在中國大陸銷售的中興手機,均會預裝QQ音樂中興定制版。相較于常規(guī)版,定制版不僅在功能、內存等方面進行專門優(yōu)化,音樂產品的內容運營和推薦也更加契合中興手機用戶的需求與使用習慣。
中興與騰訊音樂還將在音樂AI技術等方面共同展開多維度探索,基于“琴樂大模型”“文曲大模型”等音樂AI大模型,提供AI聽歌識曲、AI個性化推薦、AI作曲、AI作詞、AI演唱等服務。此前,騰訊音樂已利用AIGC技術,音樂庫進行了全面音質升級。
作為技術創(chuàng)新的前沿,AIGC也帶來了內容安全方面的新挑戰(zhàn)。在ESG報告中,騰訊音樂表示已建立了定期的AIGC安全評估機制。利用專有系統,公司評估AI模型生成的內容,涵蓋了包括惡意軟件、生化武器和歧視性內容在內的68個細分維度,可以對用戶生成內容的實施實時檢測,如刪除、暫?;騽h除非法或不良信息,以確保平臺上內容的安全性和合規(guī)性。
公司還出臺了AIGC產品合規(guī)手冊,涵蓋涉及AIGC數據收集和使用、算法技術、產品注冊、版權保護、商標和專利保護以及反不正當競爭和壟斷措施等一系列AIGC可能帶來隱患的風險點,規(guī)范公司內部對于AIGC的使用。
2023年,AI技術及AI生成內容的加速增長,創(chuàng)作者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手段,同時也引發(fā)了關于版權歸屬、作品原創(chuàng)性等一系列法律和倫理問題。面對可能引起的版權爭議,騰訊音樂在報告中表示會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標準,以應對AI生成內容的增加使用。
針對AI在創(chuàng)作中的位置,公司肯定了音樂家在創(chuàng)作中的核心地位和獨特價值,認為AI應是支持音樂家創(chuàng)作的工具,而非替代他們創(chuàng)作原創(chuàng)作品。同時公司將對AI產品和操作的合規(guī)評估和持續(xù)監(jiān)控,確保 AI生成的音樂內容得到適當許可,維護音樂創(chuàng)作生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