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在上海國際再保險登記交易中心正式亮相即將一周年之際,10月23日,上海國際再保險登記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揭牌成立,成為登記交易中心運營管理的主體,而這也意味著上海國際再保險中心建設的步伐在加快。
在上海國際再保險登記交易中心(下稱“登記交易中心”)正式亮相即將一周年之際,10月23日,上海國際再保險登記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揭牌成立,成為登記交易中心運營管理的主體,而這也意味著上海國際再保險中心建設的步伐在加快。
在業內人士看來,登記交易中心是我國再保險業對外開放合作、溝通交流、資源對接的重要平臺。通過設立專門子公司,登記交易中心的運營管理將更加專業化、高效化、便利化,在助力上海國際再保險中心建設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錨定“3+1”目標任務
據了解,上海國際再保險登記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將錨定構建機構集聚中心、業務交易中心、風險管理中心,以及統一登記服務體系的“3+1”目標任務,切實履行服務交易市場運營、輔助監管、自律管理等職能作用,精準對接臨港新片區各類專項支持政策,有力提升登記交易中心的服務效率、專業水平和安全性。
人保再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是首批入駐的專業再保險機構之一。人保再保險總裁張青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上海國際再保險登記交易中心有限公司的揭牌,為行業提供了一個開放合作的平臺。未來登記交易中心可以更多地強調服務導向,吸引更多中外資機構匯聚于此,合作共建。我相信,登記交易中心建設將會取得更大的成就,人保再保險也會更多地借助這個平臺開拓國際業務。”
近一年來,登記交易中心在推動跨境再保險、境內再保險業務發展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是上海打造國際一流再保險中心的重要抓手。截至2024年8月,已有15家境內保險公司設立再保險運營中心,3家保險經紀公司設立分支機構,9家境外機構(含港澳臺地區)已在登記交易中心獲得交易資格。
保險業開放合作的“橋梁”
登記交易中心是我國保險業對外開放合作的重要“橋梁”。
近日,安盛天平上海再保險運營中心在登記交易中心完成了首單場內全流程再保險交易。安盛天平方面表示,在推動再保險高水平制度型開放方面,離不開高透明度的場內交易設施和規則,包括建設國際再保險業務平臺、標準化的數據規范和交易規則、實現境內再保險跨境收支結算便利化、降低跨境交易成本和縮短結算周期,以及打造中國再保險信用評價體系等,以集中效應、規模效應提升我國再保險的風險管理、承保能力以及服務水平。
平安產險團體事業群總監石得接受記者采訪表示,登記交易中心為保險公司提供了三點核心價值:首先是數據標準化,通過搭建數字化平臺,建議統一標準,可以打通機構間數據交互的樞紐通路,為行業研究提供了基礎。其次是降本提質增效,再保險具有長尾特征,中后臺重運營,期待未來通過線上化交易服務,可以減少交易雙邊、三邊的再保業務全流程的重復作業工作,實現作業量更低、交易風險更低、信息透明度更高的降本、提質、增效的效果。最后是行業創新,依托登記交易中心的組織,未來行業可以共同探索共保體、新型風險分散工具等創新模式。
登記交易中心規則體系正逐步健全。自2023年首批四項配套規則發布以來,登記交易中心的第二批配套業務規則也于本屆大會上正式亮相。
登記交易中心是面向全球的再保險交易中心。“在構建海外新發展格局的大環境下,不能單打獨斗,需要整合各方資源,合作出海。”石得認為,包括共同建設和推動登記交易中心的基礎設施服務、積極創立并參與戰略新興行業的特殊共保體模式等。
安盛天平方面也表示,公司將繼續與安盛集團的海外再保險交易對手積極溝通,竭盡所能讓更多的國內外經營主體看到,上海國際再保險中心在基礎設施建設、政策法規健全、金融人才聚集等方面已日臻完善,從而吸引更多的經營主體與機構參與進來,豐富平臺交易生態,助力上海國際再保險中心行穩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