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智能駕駛技術一直是汽車行業熱議的焦點。盡管過去幾年中,關于高階智能駕駛的宣傳層出不窮,但許多專家對此持謹慎態度。回顧早期,一些知名評論員在節目中指出,盡管智能駕駛技術充滿潛力,但對于普通購車者來說,其實用價值和意義相對有限。當時的智能駕駛技術不僅成熟度不足,還存在兩大核心問題。
然而,隨著技術的飛速發展和中國汽車制造商的激烈競爭,智能駕駛技術迎來了顯著的突破。近期,不少新一代高階智能駕駛系統如華為的ADS3.0,給測試者帶來了極大的驚喜。這些系統已經不再依賴高精地圖,無論有無地圖,駕駛體驗幾乎無差別。一旦設定好導航并啟動系統,車輛幾乎可以完全自主駕駛,駕駛者的干預變得極為罕見。
在實際測試中,這些智能駕駛系統在各種復雜路況下都表現出色。無論是未標識的山路、繁忙的港口區域,還是夜晚高峰時段的市區道路,系統都能熟練且果斷地處理各種情況,給予駕駛者極大的安心感。與早期的智能駕駛系統相比,現在的系統讓駕駛者在測試時不再感到緊張,隨時準備接手控制。
智能駕駛系統的硬件成本也大幅下降。新一代激光雷達的成本降低,使得許多20萬級別的車型也能配備高階智能駕駛系統。與沒有智能駕駛功能的車輛相比,現在的差價更加合理,購車者更容易接受。這一變化不僅提升了智能駕駛技術的普及率,也增強了其在購車決策中的重要性。
鑒于這些顯著進步,許多業內人士和媒體將2025年視為智能駕駛的元年。他們認為,隨著技術的進一步成熟和成本的不斷降低,智能駕駛將成為車輛的核心競爭力之一。然而,盡管智能駕駛技術取得了巨大進步,但專家們的觀點仍然一致:智能駕駛的真正角色是駕駛者的助手,旨在提升行車安全性和駕駛舒適性。無論技術如何發展,智能駕駛都無法完全取代人類駕駛,因為它缺乏人類駕駛者的靈活性和變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