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能源汽車在國內市場的迅猛發展,一個備受關注的議題——“油電同權”,再次被推上了風口浪尖。這一議題的提出,源自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在2024中國汽車重慶論壇上的呼吁。盡管當時新能源汽車的市場占有率尚未達到50%,但曾慶洪已預見性地建議,當這一比例達到半數時,應考慮實施油電同權政策。
令人驚訝的是,這一建議似乎提前成為了現實。從今年7月起,我國新能源汽車的國內零售滲透率首次突破了50%的門檻,并在此后的幾個月中持續保持這一水平。更11月14日,我國新能源汽車的年度產銷量也首次邁過了1000萬輛的大關。
面對這一趨勢,工信部裝備工業一司的相關負責人近日公開表示,我國應堅持穩妥轉型,既要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也要同步推動內燃機技術的發展。這一表態實際上是對“油電同權”政策的積極回應,意味著我國汽車產業將朝著多元化、低碳化的方向前進。
然而,對于“油電同權”的理解,社會上存在一些誤區。有人認為這是在為燃油車吶喊助威,是對電動車的打壓。但實際上,“油電同權”并非簡單的油電對立,而是呼吁將選擇權交給市場,促進汽車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從車企的角度來看,“油電同權”有助于避免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過熱和過快擴張。一些新能源車企目前仍處于虧損狀態,如果這種情況持續下去,將對整個汽車產業的發展造成不利影響。而實施油電同權政策,可以適度控制新能源汽車的擴張速度,促進行業的健康發展。
對于市場和消費者而言,“油電同權”同樣具有重要意義。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指出,隨著新能源汽車的普及和滲透率的提高,已經沒有必要再使用專門的號牌來區分新能源汽車。他建議合并藍牌和綠牌,并預計這一建議在未來兩年內可能成為現實。
對于燃油車主而言,“油電同權”意味著他們將享受到更加公平的路權權益。而對于新能源車主來說,這也并非壞事。在沒有政策扶持和待遇差異的情況下,新能源車企需要更加注重產品本身和用車體驗的提升,以吸引消費者。這將使新能源車主的購車選擇更加理性,避免因為某些政策福利而盲目跟風。
盡管“油電同權”的實施面臨一定的挑戰和阻力,但站在汽車行業的角度來看,這是一件難而正確的事情。它不僅能夠真正把選擇權交給市場,促進汽車產業的健康發展,還更加符合市場規律,適用于當下汽車市場的發展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持續上升,但燃油車仍然占據市場的較大份額。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燃油車在國內的零售銷量仍占據了市場總銷量的58.2%。而在全球市場上,燃油車的存量市場更是龐大。因此,我國車企在全力“走出去”的過程中,需要考慮全球消費者多樣化的需求,發展多能源路線。
“油電同權”不僅是對未來發展方向的呼吁,更是推動汽車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必要舉措。盡管實施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各種挑戰和阻力,但只要我們堅持穩妥轉型、理性看待產業變革與市場競爭,就一定能夠實現汽車產業的高水平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