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市大興區舉辦的2024 T-EDGE創新大會暨財經年會上,長安汽車執行副總裁張曉宇就AI技術對汽車行業的影響進行了深入剖析。隨著AI技術的蓬勃發展,眾多電子產品紛紛貼上“AI”標簽,而當這股浪潮涌入汽車行業時,一個全新的問題浮現——AI大模型如何推動汽車的進化?
張曉宇指出,AI技術為汽車應用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新機遇。進入AI時代,主機廠憑借規模化數據入口、豐富的應用場景以及系統產品定義能力,擁有了得天獨厚的優勢。他以長安汽車為例,說明了兩千萬用戶基礎、每年數百萬的新增汽車以及每天20多萬個高密度仿真場景如何為數據驅動的高質量數據提供支撐。
張曉宇進一步強調,汽車不僅是當今最大的具身智能應用載體,更是AI技術走向AGI(通用人工智能)的關鍵。通過與物理世界的不斷互動,AI技術得以消除幻覺,實現更高級別的智能。他預測,未來的汽車將從單體智能向群體智能轉變,這一轉變的核心驅動力正是AI技術。而基于用戶使用場景識別后的新能力拓展,僅僅是這一變革的開始。
張曉宇提到,未來的汽車將不僅是一個交通工具,而是一個提供出行產品和服務的生態。他透露,長安汽車正在以三個目標開發未來的汽車:基于數據、具有生命、能夠自我進化的新物種;智能、移動、生活空間;AI汽車機器人。這些目標旨在打造類人的大腦、超人的能力,實現替代、超越、取悅、強化用戶的美好愿景。
在張曉宇看來,AI大模型正加速新汽車的進化。自動駕駛將成為行業的標配,而座艙的時空價值與物數融合價值將成為核心驅動力。他舉例說,長安啟源E07就是基于軟件AI賦能的產品,已經實現了形態、功能、軟件的可變,通過AI大模型和AI技術的應用,實現了硬件、軟件、場景以及系統的自我進化。
張曉宇還指出,新汽車的發展推動了新生態的形成。他以AI+數據的閉環為例,說明了效率提升帶來的高性價比、更多用戶、更好的個性化服務以及更多數據之間的良性循環。他強調,在這個過程中,數據的呼應、軟件的呼應、算法的呼應至關重要,也是基于這些,汽車的規模經濟將向平臺經濟拓展。
張曉宇透露,長安汽車正在將汽車視為一個智能體,并拓展其能力至海陸空一體化經濟以及人形機器人的方向。在2024廣州車展上,長安汽車宣布將開展類人機器人、汽車生態機器人等相關產業布局,并計劃在5年內投入超500億元,于2026年前推出長安飛行汽車產品,2027年前發布人形機器人產品,加速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轉型。
張曉宇最后提到,AI EV對系統架構、芯片提出了新的潛在需求。系統功能分工將進行重構,功能模塊將Agent化,逐漸向跨域融合、高安全、高算力、高帶寬、低延遲的方向演進。他舉了一個場景的例子,說明了AI EV如何接收指令、進行語言理解、情景或意圖識別,并通過多Agent的協同決策給出行動指令,實現主動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