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智能科技的飛速發展,電動汽車逐漸成為人們出行的新選擇。然而,冬季續航能力的下降一直是制約電動汽車普及的關鍵因素,尤其是在北方地區,這一問題更加突出。為了深入了解電動汽車制造商在解決冬季續航難題上的最新進展,我們參加了理想汽車舉辦的冬季用車技術分享盛會,并與該企業的工程師團隊進行了詳盡的溝通。
理想汽車在提升冬季續航能力方面,采取了“節流”與“開源”相結合的綜合策略,雙管齊下,成效顯著。
在“節流”策略上,理想汽車創新性地引入了雙層流空調箱技術。這一技術通過上下分層設計,實現了車內空氣的有效循環與利用。它既能引入外部新鮮空氣,又能利用內循環溫暖空氣為腳部供暖,從而在保證車內空氣質量的同時,大幅度降低了能耗。據工程師介紹,在-7°C的CLTC工況下,雙層流空調箱能夠帶來57W的能耗降低,相當于為車輛增加了3.6公里的續航里程。
理想汽車還推出了全棧自研熱管理架構,這一架構通過精細化利用熱量,實現了高效節能。在冷車啟動時,該架構能夠優化熱管理回路,讓電驅直接為座艙供熱,相比傳統方案節能約12%。這一技術的運用,無疑為提升冬季續航能力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開源”策略上,理想汽車同樣取得了顯著成果。針對冬季電池低溫能量衰減的問題,理想汽車研發了低內阻電芯麒麟5C電池。通過采用超導電高活性正極和低粘高導電解液等技術,成功降低了5C電芯的低溫阻抗,提升了功率能力。在整車低溫續航測試工況下,這一技術使得整體續航增加了2%。
同時,理想汽車還自主研發了ATR自適應軌跡重構算法,解決了磷酸鐵鋰電池電量估算不準的問題。該算法能夠根據車主日常用車過程中的充放電變化軌跡,實現電量的自動校準。即使車主長期不滿充或單純用油行駛,電量估算誤差也能保持在3%至5%之間,相比行業常規水平提升了50%以上。這一技術的運用,無疑為電動汽車的續航表現提供了更加精準的保障。
不僅如此,理想汽車還推出了多源熱泵系統和APC功率控制算法。多源熱泵系統具備43種模式,可應對全溫域多場景下的能量調配。通過壓縮機“自產自銷”快速制熱,解決了低溫下空調采暖效果不佳的問題,實現了更快的采暖速度和更強的峰值制熱能力。而APC功率控制算法則通過高精度的電池電壓預測模型,實現了未來工況電池最大能力的毫秒級預測,從而在安全范圍內最大限度地釋放動力。憑借APC算法,理想L6在低溫環境下的電池峰值功率提升30%以上,進一步提升了冬季的純電續航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