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汽車市場這片風起云涌的疆域中,通用汽車曾是一個不可小覷的巨擘。然而,時過境遷,相較于2017年那令人矚目的400萬輛銷售佳績,如今的通用汽車在中國市場顯得有些力不從心。
回顧去年,通用汽車在華總銷量達到210萬輛,其中上汽通用貢獻了87萬輛,而上汽通用五菱則以122.9萬輛的銷量占據了重要地位。這樣的銷售結構,無疑揭示了近年來通用及其整個合資陣營所面臨的嚴峻挑戰。
市場的東升西落,讓眾多合資品牌風光不再。通用汽車在中國的市場表現,從財務數據上更是發出了預警信號。2023年的財報顯示,盡管全年凈利潤達到了101億美元,但中國市場的利潤貢獻僅為4.46億美元,相對于國內的銷量和營收規模,這一利潤顯得微不足道。
隨著價格戰的不斷升級,通用汽車也面臨著微利難以維持的困境。通用第三季度財報顯示,中國業務連續三個季度出現虧損,而公司整體全年利潤預期卻連續三次上調,中外市場的巨大差異令人唏噓。
面對中國市場的持續低迷,通用汽車高層博拉直言不諱地指出,中國市場產能嚴重過剩,多數企業仍在追求產量而非盈利能力,這是不可持續的。
面對這一困境,通用汽車對于中國業務的改革已是箭在弦上。今年年初,博拉就放出豪言,表示沒有不可能的選擇。而到了八月,通用首席財務官則對外表示,雖然通用中國的業務需要進行重組,但他相信通用在中國可以實現盈利。
實際上,在通用之前,韓系車、法系車和福特等合資品牌已經為市場自救給出了答案。他們選擇放棄對基本盤的過度追逐,轉而將業務重心放在利潤更高的進口車和出口業務上,福特便是其中的佼佼者。福特CEO法利在第三季度財報會上指出,中國業務和出口業務為福特今年的息稅前利潤貢獻了超過6億美元。
博拉也指出,通用希望能夠以正確的方式參與中國市場,更偏向于高檔和高端車型。于是,從2022年起,通用中國正式發布了“道朗格”品牌,加強進口車業務。同時,雪佛蘭和別克品牌在中國市場的地位也備受質疑,雪佛蘭品牌更是計劃將明年銷量目標大幅壓縮至5萬輛。
曾經與大眾并駕齊驅的通用汽車,如今也只能依靠上汽通用五菱來支撐顏面。面對市場的巨變,通用的解決方案已經超越了單純的價格戰范疇,而是上升到了系統組織的決策層面。通用汽車的“中國化”改革,無疑成為了下一步的重心。
目前,合資品牌在中國市場最缺乏的或許是信心。價格和銷量的雙重下滑,已經將多數品牌推向了信心崩潰的邊緣。然而,作為頭部品牌,通用汽車敢于放下身段,通過大力度的降價政策,實現了銷量的回升。今年第三季度零售銷量創下近兩年最大單季漲幅后,第四季度銷量再創新高。
在這輪銷量回升中,通用的新能源汽車開始扮演起更加重要的角色。11月上汽通用新能源汽車終端銷量超過1萬輛,環比上漲5.9%。通用中國公司總裁何思文表示,新能源車正成為通用在華業務發展的強勁驅動力。
在提升“中國化”方面,通用汽車也在積極行動。上汽通用總經理盧曉表示,未來上汽通用將獲得更多產品的本土化研發決策權,新車型的產品定義與研發將100%圍繞中國市場需求而來,由中方設計和工程團隊主導完成。同時,上汽通用已經完成了對純電、插混技術型譜的布局,未來還將推出增程技術。
盧曉還透露,上汽通用已經制定了未來10年的產品型譜,計劃從今年到明年布局10款產品,其中別克在10-35萬價格段都有新車布局。明年將推出包括插混產品在內的多款新車,直面市場競爭。
顯然,通用的反擊已經拉開序幕。一個渴望繼續在中國市場書寫輝煌篇章的通用汽車,正在路上奮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