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國汽車行業迎來了新的政策導向與市場動態。工信部裝備工業一司副司長郭守剛在重慶的發言中,強調了汽車產業在轉型過程中的平衡發展策略。他指出,在積極推廣新能源汽車的同時,不應忽視內燃機技術的進步,應激發傳統能源汽車及內燃機產業的活力,實現更高層次的轉型升級。郭守剛呼吁業界應以更廣闊的視野和更理性的態度面對產業變革與市場競爭,基于市場需求推出技術先進、質量可靠的汽車產品,并堅決反對惡意競爭,加強行業自律,維護良好的市場環境。
當前,對于消費者而言,選購優秀燃油車的時機頗為有利。隨著燃油車購車成本的顯著下降,市場上出現了諸多性價比極高的選擇。例如,僅需8萬元即可購得頂配版飛度,而15萬元則能輕松入手熱門合資B級車。在考慮車輛全生命周期成本,包括購車價格、稅費、保險、能耗及保養費用后,對于大多數普通消費者來說,燃油車的總擁有成本并不一定高于插電式混合動力(PHEV)或純電動車型。
值得注意的是,純電動車與傳統燃油車之間并非簡單的替代關系,而是呈現出并存與互補的態勢。盡管純電動車技術不斷進步,預示著未來汽車市場格局或將進一步變化,但在現階段,燃油車在特定領域和細分市場中仍保持著其不可替代的優勢。
在新能源汽車迅猛發展的背景下,我國正逐步邁向多元化能源結構時代。因此,業內普遍呼吁實施“油電同權”政策,即將選擇權交還給市場,而非刻意推動油電對立。從節能減排和國家能源安全的角度出發,當前電力系統的節能減碳任務依然艱巨,去年火力發電占比仍高達69.9%,其中煤電占據主導地位。
為了保障我國汽車和能源兩大行業的穩健發展,及早實施“油電平權”策略顯得尤為重要。這意味著應采用統一標準來衡量油車和電車的環保性能。同時,相關部門應圍繞“雙碳”目標,調整能源消耗雙控管理為碳排放雙控管理,將油耗限值政策體系轉變為碳排放量限值政策體系,以此促進汽車和能源行業的綠色轉型與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