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油電平權”議題在公眾視野中持續升溫,其根源在于新能源汽車與傳統燃油車在待遇上的差異。新能源汽車因享受免購置稅、免車船稅以及高峰時段不限行等優惠政策,引發了部分燃油車車主的不滿。尤其是在養路費方面,由于該費用主要包含在油價中,而新能源汽車依靠電力驅動,從而巧妙地避開了這一費用。
面對這一現狀,海南省率先采取了行動。近日,該省發布了《公里里程費收費系統指導意見》,明確將對新能源汽車征收養路費。這一舉措的背景是,海南省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在2024年上半年已達到56.8%,位居全國首位。隨著新能源汽車數量的增加,燃油車數量的減少,養路費缺口逐漸擴大,給公路建設與維護帶來了不小的資金壓力。
由于海南省的高速公路不收費,通行費用是通過油價分攤的,因此燃油車數量的減少意味著承擔養路費的車輛也在減少,新能源汽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搭便車”。根據該指導意見,海南省將通過北斗導航系統來計算新能源汽車的行駛里程,并根據里程數來收取費用,預計每公里收費在0.12-0.3元之間。一旦新規實施,海南省的新能源車主將面臨更高的用車成本。
除了海南省,其他城市也在逐步調整對新能源汽車的優待政策。例如,上海已不再為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免費發放綠色車牌,而是需要像燃油車一樣通過拍賣獲得藍色車牌額度。在北京,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則需要使用燃油車指標購買,并遵守尾號限行規定。
在不久前舉行的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年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一司副司長郭守剛表示,在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的同時,也要同步推動內燃機技術的發展,激發傳統能源汽車和內燃機產業的活力,實現高水平的轉型升級。這一發言被外界解讀為在發展新能源的同時不放棄燃油車,體現了“油電平權”的理念。
然而,要實現真正的“油電同權”并非易事。簡單地征收養路費或對新能源汽車限行并不能解決問題。如果無法改變燃油車銷量持續下滑的趨勢,新能源汽車可能會承擔更多的負擔,導致兩者之間的平衡再次被打破。因此,如何系統性地實現“油電平權”,是當前管理者、用戶和企業共同面臨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