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國質量協會正式揭曉了2024年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用戶滿意度指數(NEV-CACSI)的測評結果,該信息經由“中國質量在線”公眾號對外發布。測評數據顯示,本年度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用戶滿意度指數為79分(滿分為100分),與前一年相比下降了1分,這也是該指數連續兩年呈現下滑態勢。
在細分市場中,純電動汽車的用戶滿意度得分為78分,而混動汽車(包括插電式混動和增程式混動)的用戶滿意度得分為79分,兩者均較去年下降了1分。據分析,這一下降趨勢主要歸因于品牌形象的削弱以及用戶對于產品質量的個性化需求未能得到充分滿足。特別是品牌形象,作為影響用戶滿意度的重要因素,其得分也下降了0.8分,達到80.2分,連續兩年出現下滑。
中國質量協會指出,近年來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競爭日益激烈,產品的更新迭代速度不斷加快,行業內部頻繁出現“背刺”現象,即新款車型在性能或價格上優于舊款車型,導致早期購買者感到不滿。同時,產品和服務存在的問題未能及時有效解決,進一步降低了用戶對新能源汽車品牌的滿意度。
在產品故障方面,雖然整體故障率有所下降,但智能座艙的故障次數仍然位居首位。2024年,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每百輛新車中出現故障或問題的次數為91次,同比下降。其中,智能座艙、內飾和車身外觀是故障次數最多的三個系統,占總故障次數的45%,但這一比例較2023年下降了10個百分點,顯示出產品故障集中度有所降低。
值得注意的是,純電動汽車和混動汽車在故障分布上存在差異,但純電動汽車的故障集中度更高。純電動汽車故障次數最多的前五位分別是智能座艙、內飾、車身外觀、智能駕駛輔助和行駛轉向制動,占總故障的72%;而混動汽車的前五位故障分別是車身外觀、行駛轉向和制動、智能座艙、內飾和智能駕駛輔助,占總故障的67%。
盡管存在這些問題,新能源汽車在智能化方面相較于燃油汽車仍具有明顯優勢。在性能設計方面,智能駕駛輔助和智能座艙的滿意度位列新能源汽車行業前兩位,而在燃油汽車行業中,智能駕駛輔助雖然也位居首位,但智能座艙僅位列第五。在質量可靠性方面,新能源汽車智能化系統的故障次數為27次,遠低于燃油汽車的85次。
然而,噪音、異味等問題仍然是新能源汽車行業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在新能源汽車行業百輛新車故障次數排名前十的問題中,“風噪聲大”、“內飾異味重”和“行駛中輪胎噪音大”連續三年位列前三。這些問題不僅影響了用戶的駕駛體驗,也對新能源汽車的品牌形象和用戶滿意度造成了負面影響。
為了更直觀地了解各品牌車型的用戶滿意度,中國質量協會還發布了詳細的滿意度測評數據。從數據中可以看出,不同品牌車型在滿意度方面存在顯著差異,用戶對于不同品牌的產品性能和服務質量也有著不同的評價和期待。
這些數據不僅為新能源汽車制造商提供了寶貴的用戶反饋,也為消費者在選擇新能源汽車時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不斷發展和競爭的加劇,各品牌需要更加重視用戶需求和反饋,不斷提升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以滿足用戶對于新能源汽車的期望和要求。